论阮在室内乐中的平衡关系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ov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阐述阮的音响特色,明晰阮在室内乐中的平衡表现,昭示阮族乐器的发展潜力。阮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而阮这件古老乐器除了独奏以外还非常适于合奏、重奏,早在“竹林七贤”阮籍与阮咸这对叔侄琴阮二弄的故事中便可窥见一斑。因为钢丝琴弦和尼龙拨片的使用,现代阮具有了更好的音响效果,圆润、通透、饱满、干净、柔和等特质,使阮非常有亲和力,在室内乐演奏中能够很好地包裹其它高音弹拨乐器锐利的点状表述,使高音得到润色,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连接低音区,丰满中音区,让低音和高音乐器间的呼应有了“沟通的桥梁”;让整个室内乐音响更好的粘合成一个整体。加之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入弦角度、速度、力度和位置的经营,使阮的音色、音质在此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阮在室内乐组合中往往不可或缺的原因。“室内乐”的称谓是引进的,但就形制而言,其实中国古已有之。随着阶级的产生,乐器除了用于宗教、礼仪、祭祀等场合外,主要是供统治者享用,如周朝的“房中乐”,隋唐的“燕乐”、“清调”、“清曲”,宋朝的“细曲”,元朝的“小曲”、“回回曲”到流传至今的“江南丝竹”,都是中国“室内乐”的演绎,这个演绎也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室内乐起源于皇室,进而被士大夫阶层效仿,最后走向民间的发展过程,昭示出民族室内乐演奏形式具有悠久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从阮的起源流变说起,顺着阮的发展脉络,着重阐述阮的音响特征及其表现手法的丰富性与定位的灵活性,重点突出阮音色的融合性和可塑性。通过当下中国室内乐的渊源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各种表现形式,结合当代室内乐的不同配置,以及现代演奏者的技法革新,来明晰现代室内乐乐手所应具有的多方面合作素质。最后笔者作为阮的演奏者以亲身参与不同形式的室内乐演奏为例,进一步诠释阮族乐器在合作中所展现出的优秀品质,以及阮对于室内乐队整体音响平衡所具有的作用。笔者从实践经验出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实例分析与实验研究,力求对阮在室内乐合作中的平衡关系进行抛砖引玉式的探索。
其他文献
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田野里金色的油菜花随着温和的春风,翻起了一轮轮浪花,蜜蜂在花丛中飞来扑去,忙得不亦乐乎;盛开的桃花、洁白的李花、馨香的梨花、名贵的樱花、山上的野花都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人民的意愿,是指导新形势
基于动态猝灭原理制成了一种新型的“ON-OFF”型铜离子胶束自组装荧光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硫杂杯[4]芳烃(TCA)、苝三组分在水溶液以胶束自组装形
目的观察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致痈大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表达的动态变化及辛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醇干预组、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Bβ-249C/T和BβBcl-1G/A基因多态性在多种生理和环境因素条件下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聚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选取开滦集团职工1507人,样本均
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温低应力蠕变变形为主,简要介绍了蠕变过程中几个典型变形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合金蠕变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