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阐述阮的音响特色,明晰阮在室内乐中的平衡表现,昭示阮族乐器的发展潜力。阮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而阮这件古老乐器除了独奏以外还非常适于合奏、重奏,早在“竹林七贤”阮籍与阮咸这对叔侄琴阮二弄的故事中便可窥见一斑。因为钢丝琴弦和尼龙拨片的使用,现代阮具有了更好的音响效果,圆润、通透、饱满、干净、柔和等特质,使阮非常有亲和力,在室内乐演奏中能够很好地包裹其它高音弹拨乐器锐利的点状表述,使高音得到润色,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连接低音区,丰满中音区,让低音和高音乐器间的呼应有了“沟通的桥梁”;让整个室内乐音响更好的粘合成一个整体。加之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入弦角度、速度、力度和位置的经营,使阮的音色、音质在此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阮在室内乐组合中往往不可或缺的原因。“室内乐”的称谓是引进的,但就形制而言,其实中国古已有之。随着阶级的产生,乐器除了用于宗教、礼仪、祭祀等场合外,主要是供统治者享用,如周朝的“房中乐”,隋唐的“燕乐”、“清调”、“清曲”,宋朝的“细曲”,元朝的“小曲”、“回回曲”到流传至今的“江南丝竹”,都是中国“室内乐”的演绎,这个演绎也清晰地反映出中国室内乐起源于皇室,进而被士大夫阶层效仿,最后走向民间的发展过程,昭示出民族室内乐演奏形式具有悠久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从阮的起源流变说起,顺着阮的发展脉络,着重阐述阮的音响特征及其表现手法的丰富性与定位的灵活性,重点突出阮音色的融合性和可塑性。通过当下中国室内乐的渊源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各种表现形式,结合当代室内乐的不同配置,以及现代演奏者的技法革新,来明晰现代室内乐乐手所应具有的多方面合作素质。最后笔者作为阮的演奏者以亲身参与不同形式的室内乐演奏为例,进一步诠释阮族乐器在合作中所展现出的优秀品质,以及阮对于室内乐队整体音响平衡所具有的作用。笔者从实践经验出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实例分析与实验研究,力求对阮在室内乐合作中的平衡关系进行抛砖引玉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