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肯定”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语气副词。本文选取语气副词“肯定”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语料事实作为依据,运用语法化理论、三个平面理论以及篇章语法理论,对语气副词“肯定”的语法化过程和动因、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功能、语篇功能等进行考察。全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指出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理论和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部分:语气副词“肯定”的语法化过程和动因。本部分对语气副词“肯定”的历时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其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一)六朝至北宋时期,语气副词“肯定”的产生酝酿期。(二)南宋时期,语气副词“肯定”的发展变革期。(三)清朝时期,语气副词“肯定”的突破稳定期。语气副词“肯定”的语法化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肯定”句法位置的变化;二是“肯定”语义的泛化;三是“肯定”句主语由句法主语向言者主语的转变。 第三部分:语气副词“肯定”的句法考察。首先考察了语气副词“肯定”对句类的选择,揭示“肯定”与句类的适配规律。随后考察了“肯定”的句法位置,“肯定”的句法位置很灵活,可位于句中,可位于句首,可位于句尾,也可单独成句。“肯定”与其他副词共现时,“肯定”基本位于其他副词之前。“肯定”与各类语气副词共现时,也常常位于其他语气副词之前。 第四部分:语气副词“肯定”的语义分析。首先分析了“肯定”的语义内涵,认为语气副词“肯定”可以表“根据已有事实所做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测”,也可表“根据已有事实所做的主观预测”。根据句中表达态度的主体不同,语气副词“肯定”的语义指向可以分“指向句外”和“指向句中”两种。 第五部分:语气副词“肯定”的语用分析。根据“肯定”所在语言单位的语境,详细考察了“肯定”的四种语用功能:传信功能、突出焦点功能、强调功能、加强感情色彩功能。 第六部分:语气副词“肯定”的语篇功能。首先界定了语篇所指,认为语篇是指篇章、段落、话轮、句子,“肯定”的语篇功能就是衔接前后或上下语篇。随后考察了“肯定”的语篇功能类型,根据“肯定”所处的语言单位,认为“肯定”有三种衔接类型:句内衔接、句际衔接、篇际衔接,并考察了衔接内容之间的语义关系。 第七部分:总结前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指出文章存在的不足,明确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