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panxihua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是植被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环境条件,对植被的生长、物候、内部的水分关系与气体交换等产生重要影响。而植被的变化同时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使之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参照。本文以1982-2006年的气候、GIMMS NDVI数据以及IPCC-AR4气候模型模拟的气候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SPSS及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和方法,分析1982-2099年长时间序列研究区朝鲜的植被动态、气候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其目的在于了解研究区朝鲜在过去、现在及未来植被和气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为相关部门应对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气候变化、植被动态带来的影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和讨论,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朝鲜在1982-2006年NDVI值、NPP值、降水呈现减少趋势,温度呈现增加趋势,而这种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在1982-2006年间不论是降水因子还是温度因子与NDVI值都呈现显著相关性。3)利用IPCC-AR4公布的CCSM3气候模型模拟的气候数据可知,在A2、B1两种排放方案下,温度和降水因子在时间序列上都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在A2排放方案下的增加趋势大于在B1排放方案下的增加趋势。降水因子的变化趋势与1982年-2006年减少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其他文献
由于石墨烯是真正独立存在的二维材料。这种特征使它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因此石墨烯很容易出现弯曲变形,这些变形会微妙地影响其中的电子态,使电子输运性质产生变化。理论分析表明,几何形变对费米点附近的电子的作用类似于一种等效磁场。本文研究是不同取向的波纹变形所产生的等效磁场的分布特点。本文一共分为为三章来研究:第一章,简单介绍石墨烯的背景第二章,主要介绍本文采用的理论模型和基本方法,包括紧束缚近似方法和非平
Casimir效应是由荷兰物理学家Casimir于1948年提出的[1]。他计算了两块无限大的互相平行的理想导体板之间的吸引力。这个力是由两块导体板之间电磁场的零点能涨落引起的。近年来,静态Casimir效应得到了深入的研究,2009年动态Casimir效应也被实验所证实。Casimir效应在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宇宙学等很多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应用。从物理学上讲,由于腔壁
本文以紫外光254nm激发稀土掺杂LaNbO4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稀土Dy3+和Dy3+、Tb3+、Eu3+、Sm3+共掺杂的单一基质白光发射的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致发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显微镜等手段,详细研究了Dy3+单掺杂对LaNbO4基质晶格结构、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稀土共掺杂进行光谱剪裁可实现单一基质色温可调的白光发射荧光材料。为了优化样品发光性能,研
物种的生物复杂性与非编码区域的长度高度相关,越高等的生物体非编码序列所占的比例越大。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数把重点放在了编码区基因的功能研究上,而却忽视了非编码区的作用,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非编码区是“垃圾”。重复序列在非编码区中非常常见,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和遗传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重复序列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因此从重复序列出发来研究非编码DNA序列有可能成为研究非编码区的突破点。
量子光学领域中对典型模型的动力学特征研究及量子计算是近些年来的热点。而对复合的开放体系研究也成为物理学家们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研究一个有原子集体激发行为并存在衰减,在较高极限情况下的由全同原子组成的系综的动力学特征;这些全同原子即为腔俘获原子,而原子的激发是由于原子内部的光场的耦合与能级跃迁导致的。本文在考虑具有衰减的量子化腔场的同时,又进一步研究了二能级原子系综与腔场相互作用体系中光子数涨落的变
叶绿素是评判绿色植被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已经有很多研究通过创建高光谱植被指数,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估计。但这些植被指数,可能会受到叶表结构的影响,从而影响利用它们进行叶绿素含量的反演精度。本研究通过对东北植被生长季的五个月期间(五月份至九月份)对五种植被叶片(紫丁香、女贞、银杏、牡丹、荷叶)的反射光谱、叶绿素含量等测量,分析植被叶片去除蜡质前后反射光谱以及各种植被指数的变化,并利用植被指数反演叶绿素含
化感作用是植物(含微生物)释放化感物质进入环境,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或有利的影响。在自然界,植物化感效应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不仅有利于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而且是植物免受微生物、病毒、昆虫以及食肉动物侵扰的重要途径。因此,化感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碱地肤(Kochia sieversiana)作为供体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L
抗体是一类Y字形的蛋白分子,在机体内识别数百种自身或非自身的成分。抗体是后天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以一种可溶性的方式存在于B细胞表面或血液中。人们通过不同类型的哺乳动物表达载体来表达人源化抗体并将其投入使用。对于抗体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及现代医学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而产生的抗体药物的应用为很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抗体药物与化学药物的联合应用刺激了新生药物的产生。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构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复杂和高级的调控过程涉及到多种调节水平,包括DNA水平,染色质水平以及细胞核水平。基因表达在细胞核水平的调节,涉及到多种复杂的的核内蛋白复合物的动态过程,其中的热点内容集中在染色质的空间移动的过程。SATB1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分子。SATB1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特定组织细胞中反式作用元件,它通过自身的结构特征(包括可以与DNA相互作用的DNA binding domain,能够
本实验选择松嫩草地上处于恢复演替系列的四个群落羊草群落、羊草+全叶马兰群落、全叶马兰+羊草群落、全叶马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和2012年的5月10月对该演替系列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密度、多样性指数及其季节动态进行了分析,从而了解植被演替动态中土壤种子库的响应,还可以为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种子库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