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物质对马铃薯试管壮苗和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ongyan0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不同植物生长物质组合对不同品种试管薯结薯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研究比较不同浓度组合的植物生长物质对不同品种马铃薯试管苗各项形态指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及浓度组合,配制有利于马铃薯试管苗植株长高、茎节数及叶片数增多的壮苗配方。在此基础上,研究IBA、B9和6-BA三种激素配制的不同试管薯诱导培养基对不同品种试管薯结薯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和水杨酸SA的新组合对不同品种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通过比较试管薯数量、试管薯重量和试管薯大小,选择出适合不同品种试管薯诱导的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及浓度组合。试验设置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其研究结果如下:1、壮苗培养基的筛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壮苗培养基中不同浓度蔗糖和IBA、B9组合对川芋早、米拉和川芋5号试管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在形态指标方面,川芋早株高、茎粗、茎节数和叶片数表现最佳的组合:MS+10mg/LB9+0.4 mg/LIBA +3%蔗糖;米拉有利于株高的组合:MS+5mg/LB9+0.2mg/LIBA+1%蔗糖;有利于茎粗和叶片数的组合:MS+10mg/LB9+0.4 mg/LIBA+3%蔗糖;有利于茎节数的组合:MS+15mg/LB9+0.4mg/LIBA +1%蔗糖。川芋5号株高、茎粗、茎节数和叶片数表现最佳的组合:MS+10mg/L B9+0.4mg/LIBA+3%蔗糖。综合来看,组合MS+10mg/LB9+0.4mg/LIBA+3%蔗糖为适合各品种的优选组合。2、IBA, B9和6-BA三种激素组合对试管薯的诱导效应以川芋早、米拉和川芋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IBA、B9和6-BA三种激素各三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L。(34)设计配制9种不同试管薯诱导培养基。通过比较试管薯数量、试管薯重量、试管薯直径、大薯率以及含水量,筛选出最佳诱导结薯培养基为:MS+IBA 0.25 mg/L+B9 6mg/L+6-BA 2 mg/L+蔗糖80g/L。3、多效唑和水杨酸组合对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效应以川芋10号、米拉和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试管薯数量、试管薯重量、试管薯直径、大薯率以及含水量来比较不同浓度多效唑和水杨酸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结薯的影响。在不同浓度多效唑和水杨酸处理下,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畸形薯率以及试管薯的整齐度表现出明显差异。综合所测定指标,米拉和费乌瑞它试管薯鲜重最大的培养基组合为1号处理(MS+8%蔗糖);川芋10号试管薯鲜重最大的组合为8号处理(MS+SA 60mg/L+PP3330.2mg/L+8%蔗糖);费乌瑞它试管薯直径最大的组合为9号处理(MS+ PP3330.2mg/L+8%蔗糖);川芋10号试管薯直径最大的组合为16号处理(MS+SA60mg/L+8%蔗糖);在11号处理(MS+SA40 mg/L+8%蔗糖)的培养基中,川芋10号试管薯数量最多,米拉试管薯直径最大,费乌瑞它试管薯数量较高。上述结果为提高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效率,改进试管薯生产技术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灵芝多糖的提取方法和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每天灌胃 0 .5或 1 .0 g/kg体重灵芝多糖 (GLP) ,连续 2 5天 ,可明显促进小鼠特异性抗体的形成 ,促进小鼠巨
目的探讨无痛肠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胃肠镜诊疗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0)。观察组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胃肠镜
经过"党报化"改造的《大公报》在新闻报道上实行新的编辑方针,强调由"专业化报纸"转变为"政治性报纸",明确财经宣传和国际宣传为新闻报道特色。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该阶段
2002年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题为<中国媒体: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传媒业已成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烟草业之后的第四利税产业.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政治文化思想的时代呈现.生态文明蕴含了马克思政治文化思想的大平等观, 在人与自然的系统性、 未来性关系的建构中凸显了马克思政治文化思想的核心人民主体
针对瓷砖生产中对瓷砖素坯表面缺陷检测的高速度和高准确率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无损检测算法。首先对采集到的瓷砖素坯图像采用双边滤波器进行图像预处
文章根据北京市城郊10个区县的调研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logit模型分析农户选择扩建设施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户扩建设施农业规模的因素有三点,分别是设施农业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