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脂质体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玻璃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脂质体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及其对动物模型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效果。 方法 一、家兔18只共36只眼,分3组:5-氟尿嘧啶脂质体组,浓度分别为0.8mg/0.1mL,1.6mg/0.1mL,3.2mg/0.1mL,6.0mg/0.1mL;游离5-氟尿嘧啶组,浓度为1.6mg/0.1mL;空白对照组,注射磷酸缓冲液0.1mL。每组家兔眼玻璃体内注射以上制剂后每周观察眼前后节变化,28天行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做光镜、电镜检查,综合分析各组药物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 二、家兔6只共12只眼,双眼玻璃体内注射活化巨噬细胞制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分2组,分别注射:5-氟尿嘧啶脂质体和磷酸缓冲液0.1mL。每周观察各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28天观察各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结果 一、28天结合视网膜电图及视网膜病理学检查:5-氟尿嘧啶脂质体组0.8mg,1.6mg,3.2mg剂量组未见视网膜毒性作用:1.6mg游离5-氟尿嘧啶组和6.0mg 5-氟尿嘧啶脂质体组可见视网膜电图及视网膜病理学检查异常。 三、术后3-4周,脂质体组玻璃体视网膜增生程度较对照组减轻;术后28天,脂质体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83.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脂质体包裹5-氟尿嘧啶能降低其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一次性玻璃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脂质体能有效抑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显著降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⑴探讨红外线肝区照射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⑵检测红外线肝区照射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红外线肝区照射治疗慢性乙型肝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对bc1-2基因转染和CNTF活性蛋白联合对吲哚美辛诱导的家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RPE)凋亡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家兔RPE细
研究背景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被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二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尚有争议。周围神经病变病变部位以躯体神经最为常见,临床症状明显,如出现肢端感
对于化工领域,用户若能够在一个软件集成环境上对现有的化工软件进行集成,则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用户软件二次开发或掌握集成技术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本文试图研究开发一种化工
目的:  研究4-12岁小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后24小时内疼痛程度的特点,并记录可能与小儿术后疼痛程度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患儿的灾难化心理、是
目的:严重烧伤后,病人会发生严重的肠道功能紊乱,对于其机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改变上,但是作为肠道动力的平滑肌细胞的研究仍然比较少,本实验意在检测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