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镇银行作为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增添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覆盖率,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供给不足等问题。但是,快速发展的村镇银行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法定支农责任与盈利责任冲突、资金来源受限、硬件软件无法满足运营需求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增加其脆弱性程度。对于正处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村镇银行脆弱性成因、脆弱程度和治理路径至关重要。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对村镇银行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探讨其脆弱性的成因,对其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考察其脆弱性程度;然后借鉴国外治理金融机构脆弱性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治理路径,以便更好地实现其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本文在明确界定“村镇银行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从内部视角研究村镇银行脆弱性的成因。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并对村镇银行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确定本文的研究目标。第二,归纳金融脆弱性的相关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对村镇银行脆弱性的诱因展开分析。第四,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村镇银行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并分析村镇银行脆弱性成因以及脆弱程度。第五,研究国外小额贷款技术创新及社区银行发展经验,并借鉴其降低脆弱性的治理路径。第六,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并借鉴国外治理经验,提出降低村镇银行脆弱性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出本文主要结论:根据村镇银行脆弱性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村镇银行运营情况不容乐观,普遍处于脆弱性较高的状态。从内部视角来看,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性和盈利能力是影响村镇银行脆弱性的主要方面,相对而言,流动性的影响较小;对于具体指标而言,村镇银行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其中不良贷款率所占权重最大,另外营业费用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备付金比例和资本利润率对村镇银行脆弱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控制不良贷款率是降低村镇银行脆弱性的重中之重,同时,提高村镇银行运营效率、合理提取不良贷款风险损失准备金及科学筛选客户,是降低其脆弱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