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各方面皆有跨时代的进步,但是女性在社会中依然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在传媒中,这种弱势被表现为对女性一定程度的忽视和刻板成见。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形成了公共话语空间,并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关系,传媒既使“男女平等”的思想得以传播,也参与建构了社会性别中对于女性的偏见。
本研究旨在展现媒介中对于性别的成见,揭示媒介中性别话语的运作方式,并尝试解释刻板成见等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研究过程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对所选择的四份报纸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呈现涉及女性报道的总体特征,并引入“京沪”地域差异等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展现京沪两地报纸在女性话语方面的差异;结合内容分析所展现的媒体在描述女性主题和特质方面的偏向,通过对报纸典型文章进行话语分析,阐释了报纸对于“母亲”、“好妻子”以及“剩女”等女性形象的话语建构过程。通过分析认为,媒体放大了女性的从属地位,是对于女性的话语辖制,这种辖制来源于传播机制中女性的缺位和社会文化对于性别角色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