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著作颇丰,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体现了她在题材、主题和风格上的追求和探索。自1950年她的第一部作品出版以来,莱辛相继发表了五十余部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集,两部自传,以及大量的诗歌、戏剧、散文、文学理论和纪实文学。莱辛早期的小说多以非洲为背景,结合她的个人经历,记述非洲大地的人和事,展现非洲的古老文明,并真实反映非洲大陆的殖民统治和种族歧视。本文以莱辛的长篇小说《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和短篇故事集《非洲故事》为研究对象,对她深切关注并在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本我与他者的二元关系进行分析,反映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人对家的理解,探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个人无法逃避的边缘化问题。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概述了多丽丝?莱辛的生平及创作、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述后殖民主义理论,以理论中的“他者”概念为出发点,阐明本我与他者的关系。第二、三、四章分别从三个角度对莱辛非洲题材小说进行整体研究。第二章主要以白人的视角分析非洲殖民地黑人与白人的对立,阐明黑人是白人眼中的“他者”异类;第三章从黑人的角度入手,分析生活在非洲殖民地的少数白人是黑人眼中的“他者”,并分析白人由于远离故土在异乡生活而产生的无法回避的异化心理;第四章从女性视角切入,剖析指出无论是白人女性还是黑人女性,都是依附于男权社会的少数“他者”。“他者”不再作为失语的群体出现,“他者”与“本我”的关系既对抗又融合。“他者”作为一个群体逐渐开始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实际上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责任。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以小见大概括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创作的特点及重要的现实意义。莱辛的非洲题材小说深刻反映人性本质,以历久弥新、引人入胜的张力,引发每一个读者在不同阶段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