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我国室内外空气质量均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污染源控制、通风稀释及空气净化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基本措施。目前,从源头控制室内源和室外源的散发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室外源作为室内典型污染物的主要源头时,从污染源控制的措施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国室外空气污染严重,通风稀释的效果不明显,在室外空气污染远远高于室内时,通风会增加室内空气质量恶化的风险。因此,在室外空气污染严峻的现状下,空气净化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途径。对空气净化器效果的研究多集中在实验室试验舱环境下的性能参数研究,由于实验室试验舱特定的实验条件,并不能准确反映空气净化器在实际环境中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国外有少量研究分析了空气净化器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效果,但主要关注的是空气净化器对室内典型污染物的影响,忽略了室外源对室内的影响。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欧美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室外污染更严重,空气净化器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受室外环境参数、通风换气次数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立足我国室外污染严重,基于空气净化器在住宅建筑中的实际运行效果,分析室外污染在对室内空气质量作用过程中空气净化器的作用,明确空气净化器对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本研究重庆选择了20户住宅建筑进行现场测试,对建筑的室内外参数(温湿度、臭氧浓度、颗粒物浓度、PM2.5中的元素碳及有机碳含量)在空气净化器安装高效滤膜前后进行对比测试。通过测试数据分析了重庆市室内外污染现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计算渗透系数,量化室外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度,通过对比空气净化器安装高效滤膜前后渗透系数的变化,得到在实际环境中使用空气净化器的贡献度。客观测试数据表明室内外颗粒物浓度超标现象严重,空气净化器安装高效滤膜并运行后,室内颗粒物超标率降低20%左右。在室内没有净化措施时,超过70%室外颗粒物经围护结构进入并保留在室内空气中,由于臭氧会与室内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室外进入室内并保留在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占室外臭氧浓度的30%。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减少了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并保留在室内的比例。空气净化器未安装高效滤膜时室外PM1,PM2.5,PM10和TSP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度超过90%,空气净化器安装高效滤膜使用后,室外颗粒物对室内污染度降低范围为7.47%-8.18%。安装高效滤膜使用前后,室外臭氧对室内污染度无显著性变化,室外臭氧对室内的污染度在50%左右。空气净化器对室内PM1、PM2.5、PM10和TSP的贡献率分别为36.25%、36.03%、35.60%和35.16%。随着I/O比的增加,空气净化器净化颗粒物的贡献率减少。空气净化器的使用能够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并停留在室内空气中的比例的降低,能有效降低室内人员对于室外污染物的暴露量,降低人们的患病风险。室外天气、室内外污染物浓度、通风换气次数及空气净化器的位置均会影响空气净化器的贡献率,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室内外源的污染情况,选择开窗还是开启空气净化器并确定空气净化器的摆放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