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已成为确保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前提和基础,合理确定混凝土耐久性指标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亟需研究的内容。本文以《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中划分的环境类别为依据,以整体论为指导,从侵蚀介质作用途径和混凝土抵抗破坏的能力出发,通过开展大量试验,研究了氯盐环境、碳化环境、冻融环境以及硫酸盐结晶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当混凝土水胶比≤0.55时,混凝土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水胶比的减小、单方水泥用量的减小、矿渣粉掺量的增加以及硅灰的掺入而减小,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狄后,28d、56d两个龄期的混凝土电通量均减小,而氯离子扩散系数则表现为28d增加,56d减小。对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56d龄期时二者的相关系数高于28d龄期的相关系数,当用电通量评价粉煤灰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时,如采用与其它类型混凝土相同的评价指标数值,则会夸大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强度和电通量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当混凝土强度大于50MPa时,混凝土碳化非常缓慢。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因素有水胶比、单方水泥用量、粉煤灰掺量以及含气量,含气量是影响混凝土抗冻性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含气量>4.0%且≤9.0%时,混凝土均具有良好的抗冻性。砂浆抗硫酸盐结晶侵蚀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强度和渗透性,强度与抗硫酸盐侵蚀砂浆试件的重量损失率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不同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氯盐环境下,可选择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评价混凝土耐久性:当混凝土水胶比≤0.55时,也可选用56d电通量来评价混凝土耐久性,但对于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应降低电通量评价指标数值。碳化环境下,选用强度和电通量作为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价指标。冻融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价指标选用含气量和气泡间距系数,盐冻环境下增加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指标。硫酸盐结晶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价指标选用强度和电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