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对阅读与写作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受到了教育部国家语委的高度重视,是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第二学段指小学三、四年级,是整个小学教育的过渡转折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汉字笔画比较复杂或者字形比较相近,容易让小学生出现混肴,导致书写困难或者错别字的出现,影响小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养成,因此了解第二学段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具体情况,分析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可行的改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小学生错别字的种类较多,涵盖的范围较广,本文选取小学生部件类错别字的问题进行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文本调查法,以北京市A、B两所小学为调查对象实施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第二学段学生部件类错别字的出现概率与错别字整体出现概率基本一致,需要给予重视。部件类错别字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进一步分为部件增加导致的错别字、部件减少导致的错别字、错写部件导致的错别字以及部件错位导致的错别字四个主要类型,每种类型的错误表现与错误原因并不相同,错写部件导致的错别字情况出现概率最高,其次是由于部件错位导致的错别字。小学第二学段学生出现部件类错别字的原因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汉字本体特点与部件类错别字的关系,许多汉字的字形相似,部分构成部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笔画复杂,容易被学生忽略;其次是学生自身层面的原因,例如书写态度不端正、缺少抽象能力、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等等;再次是教师层面的原因,例如识字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对识字教学重视度不够,订正错别字的方法不科学,识字教学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性等;最后是社会层面的原因,例如网络中谐音字的误导,广告中谐音字的误导等。针对上述问题及影响原因,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汉字教学的优化建议。首先是利用汉字本体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写能力,具体来讲要利用好汉字形音义相统一的特点,利用好独体字的构形理据,利用好汉字的形声字特点,利用好汉字的系统性特点,利用好汉字的结构特点。其次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汉字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复习巩固防止多写或者少写部件,细心观察避免写错部件;第三是教师应提高汉字教学的综合能力,灵活有效的运用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对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重视度,优化错别字的订正方法,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与个别指导;最后是社会要做好正确使用汉字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