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中的主客交往行为实证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农村条件日益改善,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消费中的时尚选择和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乡村旅游中,需要充分考虑乡村旅游中的主、客体的利益,寻求合理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一研究领域近年来正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主客交往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主客交往的过程与模式,交往意愿的形成,以及主客交往效应的综合评判,提出提升主客关系、可持续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和对策,将丰富前人关于乡村旅游和主客交往行为的研究范围和视角。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及创新点,并对国内外乡村旅游主客交往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第二章对乡村旅游、旅游主客交往、“主”与“客”等概念进行定义,并介绍了乡村旅游主客交往的相关基础理论。第三章对乡村旅游主客交往宏观与微观过程,乡村旅游主客交往的参与模式、动机模式、行为模式、态度模式,以及乡村旅游主客交往意向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了乡村旅游主客交往综合效应评判模型。第四章介绍了南京江心洲乡村旅游概况,并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江心洲乡村旅游主客交往宏观与微观过程,参与模式、动机模式、行为模式、态度模式,以及主客交往意向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对江心洲乡村旅游主客交往综合效应进行定量评判,并提出了促进主客交往活动的结论和对策。第五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为今后研究提供一个借鉴与参考。   笔者认为,深入探索乡村旅游主客交往行为规律,正确地评价乡村旅游主客交往效应,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合理的发展模式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将乡村旅游中的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同时作为调研和关注的对象,并通过研究二者之间交往行为的过程、交往意愿的形成、以及交往的影响效应,揭示和发现主客交往行为的内在规律,丰富了乡村旅游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对江心洲乡村旅游主客交往带来的正面以及负面效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判,根据江心洲乡村旅游主客交往综合效应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寻找和建立东道主与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协调机制,为未来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应用指导,有助于推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和谐统筹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传统的点状管理模式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资源保护不力、景点重复建设、无序开发、效益不佳等问题,多要素集成的面域管理呼之欲出。在主体功能区划的启示下,依托GIS技术,旅游空
目前,在我国游憩商业区(RBD)已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新焦点的情况下,对游憩商业区发展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对游憩商业区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游憩商业区的相关理
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海洋保护区的类型之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兼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有序保护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尚处于不完善阶段,通过建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的自然因素,具有景观、生态、美学等多重效用,同时它也改变着城市景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念有了重大变化,改善城市环境,
学位
我国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全国26%的地表水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Ⅴ类标准,62%的断
目前,工业集聚区作为发展现代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在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广泛建立,它对区域的发展起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通是促进城市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因子。历史已经证明,每一次交通方式的重大变革,都将引起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深刻改变。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转型阶段,城市正以前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