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纳米结构的设计及其在表面化学反应和催化领域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分子由于具有特异性识别、高度可编程性、易于人工合成和修饰等特点,因此常被用于构建各种精巧的纳米结构。目前,DNA纳米技术在诸如生物传感、诊断治疗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DNA双链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以及DNA分子本身的化学特性,使得DNA自组装纳米结构具有热不稳定性和易于被核酸酶降解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提高DNA纳米结构中的C/G碱基对比例,有可能增加结构的整体热稳定性,但实际上过高的C/G碱基对含量往往造成自组装过程中的错配,使所设计的结构无法很好地组装出来。另外,到目前为止,将DNA纳米技术应用于调控表面化学反应以及利用DNA与其它分子的共同组装来模拟天然酶活性位点的研究还少有报道。本论文将集中探索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考察了非天然碱基对(UBPs)的引入对DNA纳米结构的组装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证实,5-Me-isoC,isoG和2-ThioT这三种UBPs的引入并不影响DNA纳米结构的组装,同时可以有效提高DNA纳米结构的热稳定性和抗酶切稳定性。这项研究为提高DNA纳米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使DNA纳米技术有可能应用于更广泛的环境,尤其是需要耐热或者抗酶切的环境。此外,可参与组装的碱基数目的增加使我们设计复杂DNA自组装纳米结构时在序列分配上有了更多的空间。  其次,我们考察了银纳米团簇(AgNCs)在DNA纳米结构表面的原位合成过程及DNA纳米结构对其上AgNCs合成过程的影响。我们发现,在DNA纳米结构上原位合成出来的AgNCs的荧光性质与用游离的生长序列作为模板时有所不同。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实,这种荧光性质改变的根本原因是表面位阻效应影响到了AgNCs生长序列的构象灵活性及其对Ag+的吸附,进而导致原位合成出来的AgNCs的尺寸分布有所不同。就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在金属纳米团簇合成过程中观察到表面位阻效应。本研究工作创造性地利用了DNA纳米技术强大的可编程性,通过改变DNA纳米结构的表面环境实现了对其上AgNCs原位合成过程及其荧光性质的调控,开拓了研究和调控表面化学反应的新途径。  最后,我们将DNA纳米技术和多肽自组装结合起来,尝试构建了具有类似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的人工自组装纳米结构。我们选择了富含G碱基的DNA、富含组氨酸的peptide以及氯高铁血红素(hemin)三种物质,通过共同组装的方法制备出了DNA/peptide/hemin三元自组装复合物,并考察了该复合物对于一系列还原底物(包括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2-)、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苯酚、高香草酸、多巴胺以及焦性没食子酸等)的催化性能。我们发现DNA/peptide/hemin三元复合物中各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催化效应,并证实该协同催化效应来自于核酸和多肽两种组分之间化学基团和空间结构上的互补性。另外,我们还证实使用RNA、peptide和hemin共同组装得到的RNA/peptide/hemin三元复合物也具有同样的协同催化效果,这为从原始的基于RNA的催化体系到复杂的现代酶体系的进化过程提供了可能的中间模型。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茚基配体,合成和表征了几个二(茚基)(二异丙胺基)稀土配合物,并进一步研究了它们催化甲基丙烯甲酯的聚合活性.
该论文在以各种环糊精及其衍生物(CDs)作为手性拆分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胶束相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手性拆分体系中,对十一种手性药物的迁移及三十三种手性对映体的
近年来,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加剧,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环境友好且效率高的能量转化装置。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按电化学方式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不经过热
刺激响应型组装体对外界环境具有明确的可调节响应机制及靶向定位能力,在药物缓释、生物成像、光电催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组装体通过对外界的pH值、氧化还原、温度、
该论文共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是β-CD衍生物的合成.该文采用β-CD在碱性条件下,环氧丙烷过量的方式,得到了平均取代度为12的2,3-HP-β-CD;用β-CD和苯异腈酸在吡啶介质中反应
手性有机胺具有高效的生物活性,亦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和合成砌块,作为手性配体或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因此,其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
毛细管电泳(CE)是二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分析技术之一,以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分离检测模式多等特点,尤其是高分离效率和多样的分离、检测模式使得毛细管电泳在
目前分析过程中超过了80%的时间是花在样品的采集和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包括待分析物的萃取、浓缩和分离。因此,样品的制备已被认为是分析过程的主要瓶颈,特别是对于痕量组分的分析。固相微萃取法因为操作方便、快速、灵敏、高效、可以实现取样和富集同步进行等优点,在样品预处理方法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采用了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整体柱作为样品前处理的装置,并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分析了三种互为同分
该论文主要以含甙类生药为研究对象,在计算机模拟软件的辅助下,为中药中甙和甙元的分析开发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论文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HPLC分析中药及药用植物的最
具有高度三维共轭结构的对称的和不对称的二层及三层三明治型的稀土或其它金属卟啉、酞菁配合物M(P),M(P)吸引着人们越来越浓厚的研究兴趣.三明治型酞菁配合物由于其中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