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花凹陷复杂岩性油气层测井评价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5157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兰花凹陷为油田勘探重点区带,该区块岩性复杂、储层多为低孔低渗储层。本文从乌兰花凹陷的岩性、物性特征,储层评价参数、评价方法的解释难点入手,整合地质录井、气测、测试、试油等多源数据进行油气层评价,系统分析了该凹陷各个区块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相关的复杂油气层的参数解释模型和储层评价方法。针对该区域的岩性复杂问题,本文利用自然伽马、三孔隙度曲线、成像测井等多种方法,分别针对砂砾岩和火成岩建立各类地层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孔隙度及渗透率计算模型;同时针对这两种岩性构建的孔、渗、饱计算模型,充分考虑到岩性复杂的特点,对不同岩性的三孔隙度进行校正;利用核磁测井计算孔隙度,提高了孔隙度的计算精度。针对渗透率的计算,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结合岩心核磁实验与核磁测井资料,改进了计算方法,提高了渗透率的精度。在流体识别方面,针对不同区块的储层特征,提出了阵列感应侵入特征、五曲线重叠、饱和度因子法、电阻率增大法、全烃与测井响应综合判断、三水模型、四中子判断火成岩含油性等方法,为快速准确识别流体性质的提供了依据。以岩石物理、岩心核磁实验为基础,建立与完善储层孔渗饱参数解释模型;提高储层参数计算精度,充分利用核磁测井、岩心核磁实验等各项资料,与试油情况结合,分析储层孔隙结构特点,确定了研究区块的孔隙结构分类标准,建立三类储层流体性质评价标准。从测井响应特征出发,归纳乌兰花凹陷油水分布规律,试油情况,开展乌兰花凹陷储层流体性质评价方法研究,形成乌兰花探区复杂岩性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并建立解释图版及解释标准。结合岩心核磁实验、岩心物性实验,常规与成像结合评价储集层特性,针对安山岩及花岗岩分别建立了储层解释标准及流体识别方法,并给出了储层解释图版及相应的划分标准,同时采用四中子测井、核磁移谱分别进行了储层含油性评价,得出了核磁移谱拖尾特征能够指示储层含油与否,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储层流体识别及油储层判识标准,并得出了储层油水界面预测方法。对研究区块乌兰花凹陷内的四区块的典型井进行储层流体分析及储层级别判识标准分析,应用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低渗透油藏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现阶段的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牛庄洼陷牛20块是典型的低渗透浊积岩岩性油藏,经过三十余年的滚动勘探与开发,油藏采出程度较低,这预示着牛20块具有良好的油气开发前景并且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依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区块周边滚动勘探向外扩展,已见较好的油气产量,但是由于浊积岩识别难度大、非均质性强,滚动勘探成功率依然较低,同时区块内存在不同开发井油气产量差异较大
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增加,业界对高活性加氢处理催化剂制备的兴趣迅速增长。迄今为止,高活性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仍然是研究热点。目前该系列催化剂的开发面临着金属负载量高及催化剂酸性与活性相纳米结构对加氢效果影响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探究了不同浸渍方法及助剂对催化剂酸性、活性相及脱氮性能的影响,为HDN催化剂的优化以及开发提供依据。本论文首先探究不同浸渍方法对催化
在野外地震勘探中,受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影响,直接采集得到的地震资料有时候会含有严重的噪声干扰并且分辨率较低,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干扰直接淹没有效信号的情况。而地震数据的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又是后续进行正确的地震资料解释从而准确判断出地下油气藏的重要基础。因此,地震数据去噪及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方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压缩感知理论是一种信号处理理论,利用信号的稀疏性,使信号在不满足采样定理的条件下也能够从采样信号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较大,深化潜山油气成藏研究、定量评价潜山油气充注能力,对指导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实践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总结潜山油气藏分布特征,并划分了潜山油气藏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潜山油气藏,对比了各类型潜山成藏条件的差异,建立了冀中坳陷典型潜山的成藏模式;通过优选评价参数,针对不同源-储对接类型潜山进行油气充注定量评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地质目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难以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求。本文旨在充分挖掘地震资料中的有效地质信息,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地震解释工作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连接,开展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本文通过将常用三种去噪方法组合的方式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去噪;同时选用中间加权的模式对地震数据体进行锐化,实现图像增强。最后通过消除异常值等关键步骤,对相干切片和地震剖面进行图
地质统计学能够很好地描述地下模型参数的空间相关性,为地震反演提供丰富的先验信息。相对于确定性反演,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地震随机反演往往具有更高的垂向分辨率,且能获得多个等概率的反演结果,适合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估计。主要是由于地质统计学以变差函数为基本工具,能够描述模型参数小尺度空间变化,以及地震随机反演在反演的过程中融入大量的测井数据。因此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地震随机反演在薄储层研究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地
如今地震资料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得到的资料在类型、精度等方面存在各种差异,这对于后期的处理以及解释都带来了影响。对于由多个工区组合而成的大范围区域,其中必然存在来自多个工区的不同速度资料,不同工区间往往存在一定范围的重叠区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零散的速度资料建立全区统一的速度场已经成为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资料品质都有一定保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每个有效速度信息在速度场构建中的影响和作用,才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目标逐步从大尺度构造油气藏转向中小尺度复杂岩性油气藏,常规的地震处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目前油气资源勘探的需求。地震偏移成像方法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由偏移得到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不仅能为层位划分和断层识别提供依据,也能指导开发阶段的地质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过程;另外,经过真振幅处理的偏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供可靠的岩石物性参数,提高储层预测的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
经过数十年的开发,中国东部老油田基本已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但实践表明由于夹层控制了储层内的流体流动,影响了垂向渗透率的及水驱动效率,仍存在可观的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有效地识别出夹层和查明夹层的分布特征,对后期油藏开发和剩余油预测具有重大意义。以喇嘛甸油田南中西二区萨尔图油层和葡萄花油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地层对比与划分,划分出各个小层的层内夹层,确定其成因与展布特征。在夹层成因的基础上,综合测井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原油需求量亦不断增加。随着开发的深入许多油田难能依靠天然能量生产开发,注入水驱是当前补充地层能量最主要的方法。GGY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水驱过程中主要面临储层非均质性引起的水窜水淹,导致了该油田高含水率和低采收率的现状。针对该油田水窜问题,论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一种新型凝胶调剖剂,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首先,使用可编程Brookfield粘度计测量体系粘度,以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