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的认知对比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xl122702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及物构式主要由一个动词和三个论元构成,该构式的整体意义为“有意愿的所有权转移”,其句法形式可以编码为双名构式,也可以表征为介词与格构式。通过梳理和研读文献,我们发现过去几十年的双及物构式研究主要从生成语法和认知语义的视角出发,探寻双及物构式的内部构造、语义生成和语用拓展的一些规律,推动了一些语法理论的发展。比如,Larson(1988)基于对双及物构式的两个变体构式“介词与格构式”和“双宾语构式”之间“谁是基础,谁是衍生”之关系的追问,提出了“VP”壳理论;Goldberg(1995)则基于对双及物构式是否存在独立的抽象构式义的探析,开创了构式语法理论。但是,以往有关历时的双及物构式研究,尚缺乏对其历时演变过程的全息描写与系统分析;亦鲜有对其历时演变特征和潜在趋势的跨语言对比;还缺乏对跨语言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的异同的认知动因和深层原因作深度解释。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运用语法化-构式语法-认知对比的综合理论框架,对汉英双及物构式演变的完整过程、演变特征和演变规律的异同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对比,同时对其演变异同的深层原因进行认知阐释。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的总体过程是怎样的?(二)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的特征和趋势有何异同?(三)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特征和趋势的异同的认知动因和深层原因是什么?通过对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特征的描写与分析,本研究绘制了两者的总体演变过程。汉英双及物构式的总体演变路径分别如下:(?)在汉语双及物构式的总体演变链条中,自“S+V1+Od+V2+Oi”发展至“S+V1+Od+P+Oi”属于“形式新+意义新”的构式化,因为“V2”在“S+V1+Od+V2+Oi”中的语义已经渐渐虚化,逐步演变成表“给予”的介词,形式上也从类似于连动式的双及物构式演变为介词与格构式;而自“S+V+Oi+Od”发展至“S+V1+V2+Oi+Od”的演变属于“前构式化演变”,因为该语法化链条只发生了两近义动词的并列;自“S+V1+Od+P+Oi”发展至“S+P+Oi+V1+Od”的语法化链条则属于“后构式化演变”;因为它仅仅发生了形式“P+Oi”的位置移至谓语动词前。而在英语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的总体过程中,属于构式化的是自“S+V+Oi+Od”发展至“S+P+V+Oi+Od”的语法化链条。因为,一方面,该语法化链条形式上增添了独立的小品词;另一方面,其语义和功能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而自“S+P+V+Oi+Od”和“S+V+P+Oi+Od”发展至“S+V+Od+P+Oi”则属于“后构式化演变”,因为该语法化链条只是构式组成成分之间的语序发生了重新排列。简言之,汉英双及物构式都经历了“构式变化—构式化—构式变化”的循环演化过程。关于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规律的异同,我们从语音、句法、语义语用、演变机制和动因等角度对两者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的共性主要有三点:(1)高使用频率语序类型的趋同:都是“SVOiOd”的类符频率最高;(2)“汉英双及物构式的三大子类在能产性、图式性和合成性程度的高低上呈现相同序列:“给予”类>“获得”类>“移动”类;(3)语义语用功能得到扩展;因社会和语言处于共变之中,这种共变导致了汉英语中的双及物构式的语义发生泛化,从而使两者都从表示“具体的给予物”扩展到“抽象的关系、情感或观念”。差异主要有四个方面:(1)语音演变差异: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动词以及辅助词都因“双音化趋势”发生“双音化”乃至多音化;而英语双及物构式只是入句动词的元音被拉长。(2)语序演变差异:汉语双及物构式语序发生的是“少对多”兴替式的语序选择;而英语双及物构式语序发生的是“构式成分重新排列组合”的创新式语序演变。(3)语义演变差异:汉语双名构式形义匹配是“一托二”模式,既能表“给予”也可表“获得”,而英语双名构式形义匹配却严守“一对一”模式,即只表示“给予”。(4)演变机制与动因差异:汉语双及物构式构式化的主要演变机制是类推,其主要动因是“双音化趋势”;而英语双及物构式构式化的主要演变机制是概念转喻,其主要动因是“屈折标记系统的消亡”。关于汉英双及物构式历时演变异同的深层原因,我们发现它们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一是语言层面,汉语双名构式谓语动词的空间性和英语双名构式谓语动词的时间性;二是认知层面,汉民族常采用叠加概念的概念化方式从总括扫描视角对双及物事件进行整体式识解;而英民族更倾向于运用依次、逐一的概念化方式从递次扫描视角对双及物事件进行部分式识解。三是文化层面,在历时的长河中,汉民族逐渐形成了体现“合二为一”哲学观、浓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舍得”精神;而英民族则是形成了体现凡是喜好“一分为二”、追根溯源的分析精神。总之,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和拓展了双及物构式的研究,改善了以往对汉英双及物构式形式与语义相互验证研究的不足,揭示了语言演变同人类认知演变、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之间的相关性;从历时构式语法角度为跨语言对比构式提出了一个新视角。本研究成果还可以被直接应用到英语、翻译以及对外汉语等专业的课堂教学,为语言学习者在句型、句式等方面的学习与应用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例借鉴。
其他文献
在启、祯年间的宗宋诗潮中,程嘉燧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其开启了以陆游为楷模的诗学风尚,促进了律诗在晚明的进一步繁荣,改变了诗歌在创作体裁上的走向;"陆游诗法"的兴起使诗
目的了解肝癌射频治疗后的DSA征象,为评价肝癌射频治疗的疗效和选择理想的术后影像学随访手段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本组共8例,原发性肝癌7例,转移性肝癌1例;6例为单发病灶,2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科学执政。县域是基层落实科学执政理念的关键。在县级区域落实科学执政理念,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更好
综述了国内外活性染料印花糊料的发展现状 ,介绍了天然改性糊料 ,并重点讨论了合成增稠剂在改善耐电解质性能和手感方面的有关理论研究
建立了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为配位剂,十二醇为萃取剂,乙醇为分散剂的悬浮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铅的方法。详细探讨了影响萃取效率的
<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呈现出了调适、误读、异化现象。宗教传播中的这些现象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普遍存在,分析这些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尘肺病大容量全肺灌洗(WLL)围术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5月全身麻醉完成WLL术的尘肺病男性患
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发现由于目前房价过高而造成选择小户型房屋的家庭居多,外加二胎政策开放,家中摆放过多桌椅会占用过多空间,同时随着孩子身高的日益增长不合适的桌椅
目的观察补骨脂盐炙前后对肾阳虚大鼠肝肾功能及口腔唾液腺水通道蛋白5(AQP5)、结肠AQP4、肾脏AQP2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阐明盐炙缓和补骨脂毒副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sc氢化可
就业难是当前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