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客家方言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家方言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话的词语丰富多彩,它保留着相当一批古汉语词语,因而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它既受到多种地方语言的影响,又受到定居地土著民族语言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面貌。   印尼是东南亚华人最多的国家,其中也包括了不少客家人。客家人居住地区范围很广,而且很散乱。目前,从大陆“唐山”来到印尼的客家人,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可是,两代或三代以上土生土长的客家后代,大多数都讲当地的“本地话”。这是由于印尼政府在苏哈多执政时严禁所有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的结果。   客家人虽力图保持客家方言,亦无法限制客家话与其它方言或当地语言的互相影响。由于客家人在印尼定居多年,或多或少受到印尼当地话或其它方言的影响,印尼客家话有了很大的变化。印尼泗水的客家话也同样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由于研究印尼客家话的学者尚少,因此笔者有意在此领域里开始作初步的探讨,希望给印尼的客属,特别是泗水的客家乡亲一些启发为了能对泗水客家方言的现状、传承与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念,我们准备了一套问卷,请30 位客家乡亲协助回答问卷,希望能得到更为客观的答案。   调查结果显示出,由于政治因素,泗水客家话的现状并不乐观,年轻一代的客家子弟已经不讲客家话了,这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客家话又提出了一个艰难的课题。年长的客家人对泗水客家话的前景表示担忧,然而,大家都意识到“抢救客家话”将是每个会讲客家话的人的任务。客家话是客家人的象征。保留了客家话,才能保住客家人独特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  
其他文献
学位
日常生活里的景象是小说作品的常态,作家在致力于小说创作的同时总是不能避免地把自身体验带进作品之中,王安忆也不例外。在多年的小说写作中,她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偏爱”溢于言
卡夫卡的创作是关于弗洛伊德文学是作家“力比多”的升华理论的最好注脚。他在有意或者无意的实践了弗洛伊德学说。卡夫卡是个现实社会的弱者。在其一生中,父亲如同一个无比巨
姚鼐是清代著名的古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亦是桐城派之集大成者。本文试结合清代乾嘉时期的时代背景、诗坛概况和姚鼐的生平经历等,对姚鼐的思想、诗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