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物油是一种具备广泛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但是由于生物油挥发性低和粘度高,而且稳定性比较差,具有高的氧含量,使生物油的直接利用价值大大降低,因此需要对生物油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油是一种具备广泛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但是由于生物油挥发性低和粘度高,而且稳定性比较差,具有高的氧含量,使生物油的直接利用价值大大降低,因此需要对生物油进一步的研究,去掉多余的氧元素来提高生物油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对生物油进行催化加氢脱氧被认为是转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可行方法之一。开发高效催化剂是当前生物油加氢脱氧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以愈创木酚和月桂酸甲酯为模型化合物,研究催化加氢脱氧的反应效果及历程,以选择最优的催化剂。本文主要选择了以金属镍和钌为活性组分,以分子筛和金属氧化物作为酸性载体在高压中进行加氢脱氧反应,考察不同的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对生物质油加氢脱氧的催化效果。利用氮气物理吸附、XRD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催化剂表征手段考察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探讨这些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的活性。以月桂酸甲酯为模型化合物在分子筛HZSM-5为载体的镍基催化剂上进行加氢脱氧反应,为了选择催化性能更好的HZSM-5载体,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HZSM-5的孔结构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HZSM-5载体。结果表明,负载具有多级孔的HZSM-5的镍基催化剂,月桂酸甲酯加氢脱氧的转化率和烷烃的选择性都有提高。其中以1.0mol/L Na OH溶液处理的Ni/HZSM-5-1.0催化剂有最好的催化活性,转化率达到了89.8%,十一烷和十二烷的收率达到最大值为65.3%。以愈创木酚为模型化合物在钌基催化剂上进行加氢脱氧反应,研究发现以分子筛为载体的钌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低于以金属氧化物为载体的钌基催化剂,催化剂对愈创木酚的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u/TiO2>Ru/CeO2>Ru/HY>Ru/Al2O3>Ru/HZSM-5>Ru/Hβ,Ru/CeO2对苯酚的选择性达到最大值为33%。同时研究了在Ru/HZSM-5催化剂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高压和高温有利于甲氧基的断裂形成芳烃化合物苯酚,低压更有利于愈创木酚的直接加氢效果。
其他文献
铰接轮式装载机具有变结构、变载荷、变质心的特点,且常工作于室外非结构地面环境下,因而侧向稳定性较差,极易发生侧翻事故。现有研究表明,轮式装载机失稳主动安全控制是避免
长期使用石油等化石燃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清洁、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乙醇、甲醇、乙二醇、甘油等一些含有氢元素的有机小分子因具有能
针对传统电液激振装置很难直接引入波形垂直偏移控制信号对激振中心平衡位置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很难实现波形频率和幅值灵活调节的技术问题,论文结合现有转阀控制式电液激振方法,研制了一种基于两个单元体阀芯错位组合,能对激振系统中波形频率、幅值和垂直偏移进行灵活调节的双联阀控制式电液激振装置,并围绕其输出激振波形的调节特性,进行如下研究:1.基于新结构工作原理,设计了双联阀控制式电液激振系统,提出了输出激振波形
5G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支持大容量、海量连接和实现低时延。非正交编码多址接入技术在码域上对不同用户进行区分,由于其能够提升频谱效率以及在不占用更多资源的情况下
许多合金在使役条件下均存在动态应变时效现象,且对合金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l-Mg系合金作为交通运输业重要的轻量化材料,在使役期间大多承受交变载荷,疲劳破坏将是其主
腹板开孔钢梁与混凝土板通过栓钉连接形成的组合梁,是利用钢材宜受拉和混凝土宜受压的特点,将两种材料通过连接件组合成整体而共同工作发挥作用的一种新型结构。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和桥梁等领域应用广泛,尤其在国内大中城市大跨度立交桥建设中钢-混凝土组合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由于车辆荷载的频繁作用,其疲劳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对组合梁疲劳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通过试验
近年,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中日跨国婚姻发生了新变化。首先是为改善生活条件、实现阶层跨越而嫁到日本的中国女性逐渐减少,其次是中国人妻子和日本人丈夫的经济差距的缩小,以及年龄差距也有缩小的趋势。本论文以生活空间和主体性为研究框架,聚焦基于爱情相结合的中国人妻子和日本人丈夫,研究中国人妻子和日本人丈夫之间的权力关系。本论文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将“快手”APP作为田野调查的虚拟地点,对嫁到日本的
海运是石油运输的最主要方式,随着石油海运的高速发展,也增加了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的概率。溢油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对人身健康、安全和环境都产
种子休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种皮存在硬实阻止种子发芽。高寒地牧草等小籽粒种子休眠率更高,解除休眠常用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综合处理法,传统牧草种子解除休眠采用人工摩
相比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学科具有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特点。正因为历史学科包罗万象的综合性、以及更近于方法论、世界观的基础性特质,使得高中历史教学难以把控,容易出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等问题。在素养要求提高和历史教学陷入“瓶颈期”的矛盾之下,历史通感教育这个概念被引入进来作为解决矛盾的方法之一。所谓“通感”,是由生理联觉、心理移觉和语言通感三者动态生成的循环反应体系,而历史通感就是通过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