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灞桥区乡村城镇化发展模式及推进策略研究——以于家村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传统文化价值和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总体的水平较低。近年来,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基本国力逐步提高,社会稳定和谐,城镇化问题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普遍关注,城镇化与城镇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小断加快,至2008年底,城镇化率已达到45.68%。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项紧迫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之一。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不仅是要把部分农民转变为市民,由农产品的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增加工业品和第三产业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而且城镇建设会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合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开拓农村市场,拉动经济有效增长。   在这种形势之下,西安市灞桥区如何进行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采用什么样的推进策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西安市灞桥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并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西安市灞桥区于家村为例,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发展模式来探讨西安市灞桥区城镇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除导论外,文章有五个部分组成。本文首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论述,并且对其他国家以及国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借鉴。第二部分(第三章)是对西安市灞桥区城镇化发展及程及环境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对西安市灞桥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城镇化发展外部环境和不利因素遂一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第四章)是对西安市灞桥区发展模式进行选择。   通过对目前最新出现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经验的借鉴,总结出适合西安市灞桥区实际情况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第四部分(第五章)是根据前面内容,选取西安市灞桥区发展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于家村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于家村基本情况、区位条件、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最后得出一定的结论。最后部分(第六章)结合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以探索西安市灞桥区城镇化发展模式为目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推进策略。本文提出的西安市灞桥区城镇化发展模式以及推进策略,希望能对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本论文意在阐明德勒兹的差异概念在本质上就是时间性自身,所以他的差异哲学与时间哲学是内在合一的。论文开篇将勾勒出德勒兹的差异哲学的基本图景,尤其突出其时间性特征,并详细
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两个社会思潮,本文将对这两大思潮进行分析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   新自由主义起源于
本文旨在通过对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和作用规律,以及非理性因素与理性的关系的深刻研究,作为对非理性研究的一种完整与补充,进而达到对非理性研究的进一步整合及拓展
墨子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墨子学说。他还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大多记载于《墨子》一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超越整个西方哲学的创新性思维方式,理解了实践思维方式,就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把握了实践思维方式,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张栻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长期授学于湖南,享有“一世学者宗师”之盛誉。张栻哲学思想走在朱子的理学与陆王的心学之间,倡导体用兼备,兼有二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