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脱贫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q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贫困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和集中表现。缓解和消除农民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甘肃省定西市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地区,农民贫困问题由来已久。1983年,党和政府在定西拉开了区域性集中扶贫开发战略的序幕,历经二十余年卓有成效地扶贫开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开发经验。时至今日,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由1982年的170万人下降到6.96万人,低收入人口下降到41万人,定西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自然、历史、社会、人力资源以及现行扶贫开发机制内在缺陷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前定西农民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且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向。农民贫困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因此,仅靠原有的经济层面的扶贫开发模式己无法彻底解决定西农民贫困问题,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探讨定西农民脱贫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文通过对定西地区农民贫困现状的深入分析,系统地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农民脱贫的发展规律及动态演进;在重新审视定西农民脱贫措施、揭示其内在缺陷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农民脱贫的实践经验,本着能够促进定西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当前定西农民贫困问题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寻求一条妥善解决定西农民脱贫的创新之路,提出新形势下解决定西农民贫困问题的综合的、可持续的脱贫对策,希望能为当前国内的农民脱贫的理论与实践做出有益的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海外投资兴起,如何保护好投资者在海外的权益,成为一项重大课题。大量多边投资条约和双边投资条约的签订,为海外投资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外交保护制度作为
期刊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又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实效性弱化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