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的新手高中化学教师PCK发展个案研究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相结合,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科教学知识(PCK)是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有机整合,影响着教学质量,可反映出教师专业水平。教师队伍随着每一年的新生力量的加入不断壮大,新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同课异构”活动成为了帮助新手教师快速成长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促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课异构”以课堂教学情境为载体,通过教师共同体的合作性课前集体研讨、课堂观察和课后集体研讨与反思环节,实现教师共同体间的思想交流,碰撞萌生新的思维火花,能有效促进教师PCK发展,是新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新手教师对“同课异构”活动的理解和对PCK的认知与发展需求,探索“同课异构”活动对发展新手教师PCK水平,促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的作用,以期从理论到实践充实新手教师PCK的发展研究,也为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了解关于PCK和“同课异构”的研究现状,阐明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基于“同课异构”的教师PCK结构和PCK表征与测量的工具。为了有针对性开展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新手教师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情况和PCK发展需求等,从中分析新手教师对“同课异构”活动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归纳得出新手教师PCK的发展需求主要聚焦在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三个维度。为深入开展研究,笔者以两名新手高中化学教师A、B为研究对象,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两个课题为“同课异构”案例,采用内容表征(Co Re)、教学经验表征(Pap-e Rs)探测“同课异构”活动前后两名新手教师的PCK发展变化情况。着重研究两名新手教师的教学目标知识、教材分析处理知识、学生学习准备知识、学生学习困难知识、一般性的教学策略知识、具体学科的教学策略知识,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结合对新手化学教师、资深化学教师的访谈,多角度揭示两名新手化学教师的PCK发展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新手化学教师PCK水平有所提升。表现为两名新手化学教师的PCK水平皆从低水平提升至中等偏下水平;(2)PCK三个维度的知识发展不均衡。其中课程知识发展最快,学生知识同步发展,教学策略知识发展较慢;(3)PCK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笔者根据以上研究的分析,提出有效促进新手化学教师PCK发展的几点见解:(1)借助“同课异构”活动向专家型教师学习,新手教师相互学习;(2)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实践教学、研讨与反思的积极作用;(3)加强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强化新手教师培训。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信息更迭的大数据新时代,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的高中生物课程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辩证思考和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能让学生根据科学事实史料做出判断,并且讨论或论证和生物学有关的社会性话题,经历从获取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到寻找证据、形成自我主张并表达辩驳的过程,体会类似科学家构建科学理论或知识的过程。而科学论证教学作为其中一种探究
人的记忆能力是大脑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始,大脑研究成为国家的前瞻性、战略性科研方向。记忆能力是巩固知识的基础,是知识积累的保证。根据心理学认知规律,训练大脑的记忆力,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脑科学规律的探索,使教学过程与大脑的科学运作规律相契合。教会学生运用高效记忆法记忆生物知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阅读理解题成为初中数学考试中的一种热门题型,并且在中考数学中占据了较大的分值。数学阅读理解题作为一种新的题型进入初中教材,与传统的数学教材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数学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的应用能力。由于数学阅读理解题是一类文字叙述较长、综合性强、灵活性高的题型,所以它也考查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对学生来说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并将其作为数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将要实现从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逐步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并且研究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石。七年级作为小学与初中阶段衔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数学符号,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使用感到迷惘。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旨在寻求促进学生数学符号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而,“综合与实践”板块强调要将实际问题与数学课堂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与探究的平台,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意识。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实验与探究”栏目作为“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开设的意义重大,该栏目的开设不仅能够促进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效落
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第一要务便是落实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类观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以获得化学性质及其变化的内在影响,同时促进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分类观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遵循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识地培养
在整个高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到解析几何是在“直线的方程”这个内容。通过“直线的方程”的基础知识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圆锥曲线奠定了基础,因此,学好“直线的方程”这一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分析和解决“直线的方程”中的相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因为对“直线的方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公式太多而无法根据题意做出选择,对公式的记忆也容易混淆,以致于频繁出错。因此,优化“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提高学习效率是
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都表明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中心思想,设计“思问课堂”导学案。教师利用“思问课堂”导学案进行教学,学生使用导学案学习,并且在课堂上从自主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获取化学知识。笔者所实践的学校采用导学案教学已有6年的时间了,导学案教学
基于新课标、新高考与现代技术发展的三个综合角度要求,强调学生应当具备系统思维,拥有运用整体观,大局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化学学科知识的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化学教学课程是一门适合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学科。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可行性研究,提出基于思维导图培养中学生化学系统思维这一论点。系统思维认为世间万物均可成为一个系统,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
2017版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对当前教学学生的培养方向、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可见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更新人才的培养,传统的化学课堂模式已然不适合时代潮流的发展,预示着化学课程即将迎来课程改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对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的课堂教学需要培养更多的具有个性和智慧、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如何将传统的知识课堂转换成智慧课堂,已成为课堂改革关心的问题,i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