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控制论视角下我国药品流通渠道的政府监管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药品的流通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我国的药品流通渠道纷繁复杂,呈现出“多、小、杂、乱”等特点,流通链上层层设租,导致层层寻租,药价虚高成为老百姓最头痛和最恐惧的事情,“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和谐社会中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因素;同时,“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等频繁出现的药品安全事件更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恐慌。如何对药品的流通渠道实施有效监管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非常棘手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药品流通渠道为研究对象,以控制论为研究视角,就政府如何实施有效监管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首先从政府监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败理论、控制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着手,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为全文的研究埋下理论铺垫。其次,笔者探讨了当前我国药品流通渠道和政府监管的现状,分析了主要的流通要素和流通特点,对药品流通渠道的政府监管体系作了一定的剖析,并针对实际监管工作中出现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管、药品价格监管、药品安全监管等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随后,在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的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药品流通渠道的监管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展开具体分析,研究了药品流通渠道中政府的控制目标、控制主体、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等,并选取了具体案例进行了模型的实例分析。为了保障模型的顺利有效运作,促进政府进行有力监管,在本文最后笔者提出了维护我国药品流通渠道的政府监管模型稳定性的对策建议,从体制保障、机制保障和其他辅助渠道三方面分别进行具体论述,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及措施。
其他文献
我国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由行政组织的外部异体监督和内部自体监督有机组合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自律与他律协调配合,在政治和行政生活中发挥着非
取消农业税,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1号文件精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举措。这一举措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对电子天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天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为我国的市场稳定性做出保证,但是电子天平示数不精准,就有可能对商户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