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惠连“轻薄多尤累”探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惠连出身陈郡谢氏,以文学成就而得名。《宋书》传对其评价:“轻薄多尤累”。对于得到这一评价的原因,本文认为,谢惠连性格中有“平生无志意”的倾向,且从小对忧患深有体会,对政权本有疏离之心;而与何长瑜、谢灵运、杜德灵、区惠恭等文士的交游,助长了他的疏狂和对友朋的依赖,谢灵运“多愆礼度”的性格直接对谢惠连产生影响,使他在居父忧时忽略礼度赠诗与小吏,因此遭到禁锢;元嘉七年谢惠连得以解除禁锢出仕为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但性情依旧放纵坦率,不迎合于刘义康,因而官位不显,并于元嘉十年早亡,年仅二十七岁。这些是谢惠连受到“轻薄多尤累”评价的主要情况和原因。但谢惠连的遭遇和得到的评价,实际反映了在晋宋之间门阀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刘宋统治者为伸张皇权对高门士族的陈郡谢氏实施压制。   在皇权打压士族的的过程中,陈郡谢氏发生了谢混、谢晦、谢灵运的先后被杀。谢惠连几乎经历了这一过程,自身也曾遭受禁锢,仕途不畅。最后对于自己以及家族的命运遭遇,阐发了“纵心皓然,何虑何营"的态度。此后的谢氏子弟,也大多在皇权面前退缩,放弃实际权力,满足于展示文义才华和自适其性,这侧面反映了南朝以后门阀政治因为皇权的振兴、士族的衰落而进一步瓦解的情况。而此时期的高门虽然因遗落世务遭到批评,却在文化传统上留下瞩目的成就。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女性史研究中,对于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定义,基本被局限于“受歧视”和“受压迫”等公式化字眼。而忽视了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女性自身所具备的能动性及女性群体内部的
犯罪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是透视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最好视角之一。因此,本文对两宋时期商人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商人经济犯罪的视
明清时期是中国商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时期,又是传统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集中凸显期。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既有华夏文明影响下的相似性,而又因为各地经济、政治迥异体现出的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