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禖崇拜与唐前婚恋情爱诗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d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禖崇拜是中国早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是先民生活与思想的产物,植根于高禖文化土壤的婚恋情爱诗更是中国古典诗歌花苑中的一朵奇葩。而以往学术界对婚恋情爱诗的研究多从对其鉴赏分析、常见意象、含藏的文化信息、审美特点等方面着眼入手,对高禖崇拜文化对婚恋情爱诗的影响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主要论述高禖崇拜文化从先秦到汉代,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并探讨其对唐前婚恋情爱诗的题材内容以及抒情模式的影响。  从神话传说时代就有高禖神的记载,先秦时代传承了高禖崇拜的古老传统,国家朝拜高禖神祈求子嗣繁盛,民间男女在仲春约会恋爱。从汉代开始,高禖崇拜逐渐演变为上巳节,俨然成了贵族炫耀财富和民众娱乐的盛会。魏晋之后,高禖崇拜的娱乐性日渐增强,临水祓禊演变成了文人雅客附庸风雅的习俗。  高禖崇拜的古老习俗对文学创作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影响了一大批唐前的婚恋情爱诗,在主题内容方便有记录仲春男女约会的恋歌,还有咏叹高禖神女的诗篇。诗歌的主题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由高禖文化的发展而造就。  同时,高禖崇拜影响下的婚恋情爱诗也呈现出了较为统一的抒情模式,《诗经》时代的诗篇常以高禖恋爱的场所如水边、桑林来起兴,使情与景浑然天成;婚恋场面和情感铺陈直叙,以人物的独白来塑造女性。而汉代开始,高禖之风转变明显,婚恋诗的抒情特点也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诗歌艺术上在继承《诗经》的基础更加纯熟,人物的描摹与叙事的技巧都更加圆润,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其他文献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收词最多,最权威的大型语文工具书,为我国汉语言文字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我国词典编纂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着重从语词的历史演
四十年来,东方汽轮机厂(以下简称东汽)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培育和形成了丰厚的企业文化和以“诚信、廉洁”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共同价值取向的传承、发展,为东汽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使东汽从一个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60万千瓦汽轮机的三线企业,快速发展为年产2800余万千瓦,主要经济指标居同行业前列,并具较强开发国际市场潜力,2006年底顺利完成分立式公
1986年,《麦秸垛》的问世,让人们觉得这位曾经以单纯、清新、明丽为主打的铁凝像是一夜之间慢慢消遁了,继而代之的是一位陌生又有些神秘的铁凝。在后来的创作中,铁凝对文本中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