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医学三字经》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嘉庆九年南雅堂版本为底本,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借鉴版本学、目录学、注释学、辨伪学等文献研究成果,对《医学三字经》文本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研究该书记载的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及所用方剂的价值意义,为传承该书所载陈氏学术思想、发挥该书在医学普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全文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考证了陈修园的生平,将陈修园的医学著作按实名著作、挂名著作、代表著作分类研究。并对《南雅堂医书全集》辑录的十六种陈修园的实名著作按照撰著时间进行梳理,对挂名著作的形成原因做简要分析,介绍其代表著作。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就目前学术界所作的有关陈修园生平、著作、学术思想渊源、治学方法、学术特点、临床治验等与《医学三字经》文本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第三部分为《医学三字经》版本及“朱紫论”。该部分就《医学三字经》版本进行分类整理研究。第四部分为《医学三字经》文本研究。该部分就《医学三字经》成书、署名、内容及其特色与价值展开研究。探究《医学三字经》成书的时代背景、原因、过程及目的,研究《医学三字经》的署名问题,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分析正文及自注的特色与价值,评析其独到内涵、独特体系、精炼概括、妇儿科方面的独到贡献及高超的语言魅力。本论文对《医学三字经》作者陈修园生平进行了考证,对其著作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坊间流传的陈修园众多著作中,有实名著作和挂名著作之别,并列出实名著作、挂名著作的具体书目。系统总结当前学术界对陈修园学术渊源、治学态度、临床治验、在医学普及教育方面的贡献、《医学三字经》的现存主要版本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究《医学三字经》成书的时代背景、写作过程及其写作目的,研究本书的署名问题和其版本及其“朱紫”,深入探讨本书的内容及其特色与价值。通过研究发现《医学三字经》的版本有单刻本、丛书本、注解(译)本、(点)校注本、新编(续编)本等文本类型,这些文本内容丰富,正文及自注独具特色,具有独到的内涵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文本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和歌诀概括、自注搭桥的叙述方式及一个病一个病研究的体例安排,使《医学三字经》文本具有其他同类型书籍无法比拟的优势特色,成就了其“中医四小经典”的特殊地位,是一部在中医发展史上深受后世读者喜爱的通俗易懂的普及中医学的启蒙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