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生活的向往,对游览自然风光、登高揽胜的旅游活动的喜爱也随之增加,山岳型风景区逐渐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热爱的旅游圣地。游览线路选线设计在景区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有效的针对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复杂性、特殊性,现已被广泛使用到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本研究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山岳型景区游步道选线影响因素,以及GIS技术在游步道选线中的应用,将此结合后对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进行游步道系统优化研究。从在理论角度对现阶段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步道系统普遍存在的规划设计问题总结归纳,继而对GIS技术应用于风景名胜区的必要与可能性进行解释;在实证角度上,以千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从前期调査研究、游步道系统架构研究以及游步道系统架构优化三个方面探讨,以此基础上对游步道游览路线优化,从而提出参考游览路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总结专家学者对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研究,本文将影响游步道选线的主要因子确定为高程、坡度、地质地类及视觉敏感度四个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其权重分析,分值分别为0.40、0.34、0.10、0.16;继而对其等级赋值,叠加得到千山风景名胜区游步道选线得分累计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成本连通性工具结合理论实践建立千山风景名胜区游步道系统架构。(2)游步道系统架构优化内容包括游步道架构整体调整、新增景点与路线和局部完善路线三个方面。1)游步道架构整体调整方面,基于GIS技术选出的调整后的线路架构比现有游步道的综合指标更优越,用游步道选线结果与新旧路线分析证明新设计的游步道更适宜作为选线;2)根据栅格得分图结合景点现状以及游客需求综合确定新的景位置,丰富完整游步道线路架构;3)在从宏观角度调整线路架构后,局部的线路调整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路线。在优化设计中可以保留原路线,设计路线可以作为石阶小路增线,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较为容易的爬山路线选择;(3)在游步道游览路线优化方面,本文在GIS技术计算出的游步道系统架构上组织景区游览线路。将景点间距离转化为时间,通过统计景点停留时间和交通时间,量化游览时间与景点停留时间,实现对千山风景名胜区游览线路组织的定量分析,其优势在于避开人为主观因素,实现景区游览线路的定量组织。最终从游客游览活动内容上最终确定四种功能的七条参考游览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