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国内外有关文献从其重要性和贡献度两方面着手,分析探讨了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而政治因素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财政分权赋予了地方官员对于经济社会更大的影响力,政治集权赋予了中央考察任命官员的绝对权威。并且在这个发展的年代,上级对于官员的考核越来越多地侧重于经济绩效。因此从官员角度着手,探讨其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思路。更加精确地,本文从官员更替这个维度切入,考察政治因素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官员的更替应该会对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由于前任官员所谓的“59岁现象”和后任官员的差异化策略,官员更替之后的基础设施投资会较以往增长得更快。另一方面,由于后任官员适应问题的存在,官员更替之后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并且,不同的官员个体拥有不同的经验、偏好和阅历,基础设施投资会出现一定的波动。 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特性,本文依据实证数据对于之前一年的官员更替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关系做了分析。本文实证表明,总体来看,之前一年的官员更替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速度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本文证明了这种显著的负面影响是稳健的。如果分地区来看,本文发现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官员的更替更加敏感。如果分更替官员的职务来看,书记1的更替对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的影响不大,而省长的更替有着较为明显的负面作用。显示了我国党政治理结构的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根据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党政治理结构转型,继续重视基础设施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持续发展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