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和人才流动的扩大和加速,教育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国际化和全球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外籍儿童和港澳台地区的儿童,或是由于父母的商业活动,或是家庭的搬迁,或是出于对中国和中国教育的向往和认可,就读于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校。上海是中国经济和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吸引了上万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经商和定居,他们的子女也自然走进了上海学校的课堂。 目前,对于留学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对象限于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近年来,在异国求学的未成年人,虽然引起了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广泛关注,但国内教育理论界尚没有系统、完整的研究和论述。 在公立中学开设招收外籍学生的国际部,是中国教育特有的现象,在上海,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正在迅速地发展。论文选取上海市公立中学国际部作为研究对象,期望能为留学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 研究取样和调查来自上海市4所开设国际部的公立中学,涉及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搜集资料、实地调查以及写作历时9个月,自2003年9月起,至2004年4月结束。在取样和调查之中,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等质的研究方法。 论文在对大量事实材料的整理和加工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上海市公立学校国际部的教育环境,阐述和剖析了其中的主要因素,针对国际部教育环境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资料与研究,做出了基本的判断并提出了开放性的建议。 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综述、国际部的体制与管理、国际部的课程与教学、国际部的生活与交流、结论,以及6个作为补充说明的附录。对于国际部教育环境三个方面的分析与阐述是文章的主体。经过阶段性的研究,认为上海市公立中学的外籍学生教育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处在探索和试误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上海公立中学向国际化迈进的尝试,为上海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补充和贡献。为使国际部的教育环境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提出以下建议:扩大师资队伍、改革传统的公立学校管理模式、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理论研究者在国际部发展中的作用、学校之间开展诚恳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部的教育环境中建立和谐共处的“第三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