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并对其在脑瘫患儿中的病例选择、靶肌定位技术、治疗剂量、疗效评估方法及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临床研究。方法:由我院儿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医师筛选符合入选条件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按照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ed System,GMFCS)分级水平,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7人,女13人;对照组30例,男15人,女15人。治疗组进行BTX-A局部注射,采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靶肌定位,按照患儿体重、肌肉痉挛程度及靶肌体积大小确定注射剂量及注射点数,注射24h后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同上述治疗组一样的康复训练方法。两组于BTX-A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72h、2周、1个月、3个月及4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关节痉挛程度的变化进行量化评估;于BTX-A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4个月,运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价两组患儿走、跑、跳和站立两大功能区的运动功能;采用医师等级评价量表(Physician Rating Scale,PRS)对两组患儿进行姿势及步态评价。另外,选择治疗组15例患者于BTX-A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分别测量其肝肾功能指标。结果:1.两组BTX-A治疗前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2h后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两周后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此时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两组BTX-A治疗前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站立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方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走、跑、跳功能评分方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照,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站立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个月后走、跑、跳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两组治疗前PR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方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治疗组15例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BTX-A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是相对安全的。2.BTX-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的上述康复训练相比,可更快速有效地缓解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及改善步态,缩短疗程,降低费用。3.在应用BTX-A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评估中,GMFM、MAS及PRS三个量表相结合应用可更全面地反映运动功能、肌张力以及异常姿势的变化趋势,提高了评估的可靠性。4.小儿脑瘫越早治疗,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