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良好力学性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防军工领域。为了表征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维氏硬度和单轴拉伸测试时会对铝基复合材料试样产生损坏,且无法测量出铝基复合材料中铝基体的力学性能,进而无法精确实现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与调控。本文选取2024Al/Al18B4O33w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纳米压痕试测试获得基体的行程-载荷曲线。通过纳米压痕测试得到了基体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纳米硬度H分别为84.09GPa和0.927GPa。利用量纲法和反演分析法,研究了铝基体应变强化指数、初始特征应力和初始特征应变,确定铝基体屈服强度和幂函数型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获得铝基复合材料中基体屈服强度σ和应变强度指数n分别为226.47MPa和0.224。基于获得的基体力学性能参数,建立单胞模型,开展有限元模拟,探究了不同增强体形状、体积分数和尺寸对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修正的Eshelsy等效夹杂理论,引入割线模量和切线模量,考虑失效增强体的体积分数,分别对铝基复合材料应力应变曲线进行预测。通过预测曲线与实验拉伸曲线进行比较,最终切线模量法得到屈服强度为212.65MPa比试验所得屈服强度低了12.8%,修正的割线模量法获得的铝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约为249.23MPa比实验曲线高了约4.8%,弹性模量为131.98GPa。采用Deform有限元软件,分析研究了铝基复合材料合板材多道次变温热轧过程。探究最佳的热轧工艺为:第一道次温度为450℃,下压量为0.5mm;第二道次温度为500℃,下压量为0.3mm;第三道次温度为450℃,下压量为0.4mm。
其他文献
螺旋结构普遍的存在于自然界中,作为二级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生物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受生物螺旋结构的启发,化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螺旋小分子,低聚物,以及超分子螺旋聚合物。在这些合成的螺旋聚合物中,聚异腈以其独特的刚性螺旋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作为原料,通过水解缩合法合成了POSS-NH2。接着与3-羧基丙酸丙炔酯反应,在POSS中引入炔基。最后
病原性细菌和真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一直困扰人类健康,可导致各类炎症、感染等疾病。目前,对常见致病菌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使用会存在副作用及耐药性等问题。天然产物槐糖脂(Sophorolipids,SLs)因其出色的性能而被广泛关注,一般来讲,槐糖脂可大致分为两类,即酸型槐糖脂(Acidic Sophorolipid,ASL)和内酯型槐糖脂(Lactonic Sophorolipid,LS
随着炭黑/石墨烯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机器人领域的不断发展,如何使材料兼具高性能和低成本的特点逐渐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实验过程中无法对复合材料中的微观导电网络进行精准控制,复合材料体系的精确设计难以实现。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对复合材料内部的微观网络进行建模来提供详细的微观信息。生成代表性体积元素(RVE,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是
锂电池软包装膜是由多层结构组合而成,最内层为聚丙烯(PP)层,需要具有一定的韧性、强度和阻隔性能。而纯PP韧性和强度不足,限制了其在锂电池软包装内层膜的应用,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本文通过添加增强填料、化学交联来提升聚丙烯的韧性、强度,同时填料的物理阻隔和化学交联作用也提高了材料的耐电解液性和阻隔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N-丙基三甲氧基硅烷(J
电致变色材料是在施加电压时,材料的光学特性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宏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主要应用于智能窗、汽车防眩后视镜、显示器、军用伪装、红外隐身和红外热辐射调控等领域。本论文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制备了NiO超薄多孔纳米片结构薄膜,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和离子掺杂与纳米片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化学状态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关联,并对薄膜电致变色的动力学特征与变色机理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果
一般而言,分级多孔材料具有高孔隙度、高比表面积、大孔径通道、低密度、化学组成可变、不同长尺度规模上分级多孔孔隙连通等特点,有利于光捕获、电离子传输以及大规模负载及扩散,从而赋予其在能量储存与转换、催化、吸附、分离、气体传感以及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技意义。除了在分级多孔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广泛研究外,目前针对分级多孔材料适用性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本论文主要侧重于制备一类经济且环保型,具有电化
配位多孔晶态材料是通过牢固的键将无机和有机单元连接在一起而制成的,可以灵活改变其组成部分来改变其的几何形状,大小和功能,通过将含金属的单元(SBU)与有机连接基连接在一起,并使用强键(网状合成)来创建具有永久孔隙率的开放式晶体骨架。其从材料领域来看是新兴的,稚嫩的,但其拥有较高的表面积,结构多样性和可定制性,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并展示了各种应用,如气体吸附分离、高效催化、清洁能源、手性拆分、发光传感和
钨(W)材料被认为是优秀的核聚变发生装置中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但是,由于钨的脆性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复合材料是有效改善钨材料韧性的方法之一。本文以轧制钨箔和再结晶退火钛(Ti)箔为初始材料,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连接技术制备了钨/钛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钨层与钛层之间的元素相互扩散行为,阐明了元素分布对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Ti层的强化机制、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和韧
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往往受限于单一的结构而不能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因此,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多尺度三维组装体是制备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重要途径。贝壳这类生物组织因其具有高度有序层状结构而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基于此,通过对材料结构的各向异性设计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双向冷冻技术是构造三维各向异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银纳米线(AgNWs)和海藻酸钠(SA)为实验组分,结合双向冷冻法来构筑
频率选择超材料由金属超结构阵列、介质基板和位于超结构阵列板上方的蒙皮组成,具有内透射率高、带外截止能力强、对电磁波有一定的频率选择特性等优异的电磁性能,是先进飞行器的一种理想雷达罩材料。超材料雷达罩的雷电防护对超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关于超材料的雷电防护研究鲜有报道,缺乏理论依据。本文搭建了频率选择超材料的雷击放电实验平台,开展了在雷击作用下不同超材料的放电实验,采用链式电路等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