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许多家长被焦虑的情绪笼罩,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正在经历户外游戏和活动时间被培训班和特长班占用,身体锻炼被削弱的现实。另外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和城市交通的发展,出门就坐车、回家就乘电梯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无形中使人们养成“不想动”的习惯。由于家长健身意识不够,对学龄前儿童身体运动的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其保护和照顾过度,因此学龄前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无形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其结果导致学龄前儿童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影响其身心发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倘若可以将亲子体育活动引入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将对他们日后的健康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全面实施和普及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已成为比智力发育更为重要的当务之急,因此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是提高整体国民体质健康的根本,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鉴于此,本研究从亲子体育的角度切入,以亲子体育活动诱导对学龄前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把调查了解目前影响学龄前儿童亲子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作为研究重点,以学龄前阶段5~7岁儿童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学龄前儿童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通过小样本实验来验证采取诱导方法的亲子体育活动可以使家长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得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使学龄前儿童切身体会到体育活动所具有的重要功效,进而促进其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频次与时间。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学龄前儿童和家长对亲子体育活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虽然家长已经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实施起来并非易事。(2)家长有必要学习亲子体育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为学龄前儿童提供进行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身体活动的机会,以帮助其达到最佳的身心健康状态和身体素质。(3)家长进行亲子体育活动首先考虑的是方便易行,活动场地、内容受到局限,安排和指导方式虽以孩子为主导,但没有以成功为导向,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较少感受愉悦体验。(4)由于家长的闲暇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每周和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次数太少,持续时间较短,而且大部分活动强度较低,不足以达到锻炼的效果。(5)家长进行亲子体育活动的动机是良好的,也想借此进行亲子间的交流,但家长方面占主要制约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愿意做出改变,并愿意学习相关体育知识与技能来指导孩子体育活动。(6)通过小样本实验可知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参与频次差异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参与时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家长经过诱导方法的培训,使用诱导方法的亲子体育活动对学龄前儿童的体育参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对学龄前儿童亲子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小样本实验,旨在通过学龄前儿童家长诱导方法的干预,促进学龄前儿童的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并根据研究过程和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呼吁相关部门对家庭亲子体育活动提高重视;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运动健身榜样;减少孩子负担,实施家庭体育作业;培养家庭体育氛围,将运动融入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