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山西组的砂岩储层展开砂岩致密化研究,同时借助于盆地模拟、烃源岩热演化生烃模拟进行有机酸生成模拟。在对研究区沉积构造和热演化史恢复的基础上,使用盆地模拟软件,详细分析研究区山西组储层砂岩微孔隙环境成因、有机流体来源及作用机理。探讨不同成岩演化阶段,有机流体形成的数量、强度对微孔隙成岩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有机酸对储层成岩矿物的改造作用,结合实验数据和盆地模拟结果,分析山西组在地质条件下,由于古地温、成岩流体环境及各种成岩作用变化导致的砂岩致密化发育过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山西组地层有机质类型是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的煤型烃源岩,储层为典型的低孔渗致密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岩屑砂岩。成岩阶段早期,当Ro小于0.5时,有机流体主要类型是腐殖酸,当Ro大于0.5时,Ⅲ型干酪根可以释放出比Ⅰ、Ⅱ型干酪根更多的有机酸类流体,导致煤系烃源岩的微孔隙环境类型为酸性。有机酸对长石、岩屑、火山灰等易溶矿物的溶蚀,生成SiO2,提供了石英次生加大的硅质来源。成岩阶段晚期,多发育Ⅱ-Ⅲ级石英次生加大边。大量的硅质来源和稳定的酸性环境是导致石英自生加大的主要原因。在早成岩阶段(距今220Ma)至晚成岩阶段A期(距今160Ma)为有机酸生成的主要时期。有机酸致使长石、岩屑等无机矿物溶解、石英发生多期次生增生,自生粘土矿物占据孔隙空间,并且由于研究区山西组砂岩受机械压实及强烈的硅质胶结作用,导致孔隙致密化发育。在早成岩阶段结束时,石英砂岩由于压实作用和早期硅质胶结作用发育,造成储层原始孔隙度下降到15.47%。晚成岩阶段A,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进一步降低为10.94%,晚成岩阶段B,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进一步降低为8.23%,晚成岩阶段C,孔隙进一步降低为5.84%,储层致密化。总体来说,认为有机流体充注形成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度的减少,储层致密化发育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