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在中国教育中的重要性毋用置疑,而德育的实效性是目前中国道德教育中的核心难题。目前中国道德教育发展的一个误区就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丧失了自已存在的意义基础,从而在外界过分强调其工具价值的压力下,消解了自身的主体价值。这是目前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在界定了生活世界以及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的基本涵义的前提下,论述了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是为了消解科学世界的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之间的断裂,重新使其保持必要的张力,从而使道德教育健康发展,重塑自身的主体价值。 文章在三、四部分对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进行了理论上的预设。首先对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论述。接着对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核心问题也就是它的逻辑起点的问题用博弈论的方法展开论述。认为应当承认“自私”是目前占优势地位的观念,这恰恰是道德教育发展的真实的土壤与活力的源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道德是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阶梯,是人的生命发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生活是人所必需的生活,从而论证了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文章在进一步的博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传统道德教育中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然后论述了不同于传统道德教育的师生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的复杂性。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指出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开展时应注意的几个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对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的更进一步地理解与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