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鄂尔多斯市实施农牧区人口转移战略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2010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鄂尔多斯市在加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大力转移农牧区人口,以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要求。鄂尔多斯市立足自身、经济实力雄厚、城镇化水平较高、农牧区人口基数小及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等优势,一方面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促使大量农牧区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农牧区人口转移后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生活补贴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农牧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的基础上,也客观上提高了农牧业资源人均占有量,逆向拉动了农牧区、农牧业发展,同时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牧区人口转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其公共管理性极为广泛和深刻。目前,鄂尔多斯市虽将农牧区人口转移纳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但对其转移环境、政策体系、机制体制等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仍未充分认识和把握,诸如逐步涌现出的城镇容纳力不足、就业岗位有限、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后续引导和服务不配套、转移后资源利用及管理不到位等深层次困扰问题,尚未纳入议事日程,亟待政府进一步拓宽农牧区人口转移公共管理范畴,拓展农牧区人口转移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配套完善的公共政策体系,提升有效的公共服务,促进农牧区人口扎实、有序、稳定转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针对上述不足,文章提出如下了具体对策建议: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农牧区人口转移摆在更加重要和紧迫的位置上;二是要围绕发展城镇二三产业、改善城镇环境、降低城镇生活成本等内容,优化农牧区人口转移的硬环境;三是从加强资源开发管理、统筹农牧区人口转移和农牧区发展角度,切实加强农牧区人口转移管理;四是重点细化完善就业、住房、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环节,健全农牧区人口转移政策措施;五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牧区人口转移机制体制,提升对转移农牧区人口的公共管理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国务院于2011年1月21日颁布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1991年颁布实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比,新条例确立了“公共利益”为前提的房屋征收基本原则;确
医学研究是改善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居民生命质量、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地方医学院校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建设高水平医学学科和院校、提高地区疾病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