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NFE2L1在硼替佐米所致结直肠癌细胞毒性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186个国家,36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与癌症死亡人数分别占据着全球第一的位置,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加剧,预计到2040年癌症负担将增加50%,全球预计癌症患者将达到3000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起病隐匿,病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CRC早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因其原发癌位置位于盆腔最内侧,解剖关系较为复杂。中晚期确诊时由于癌灶转移,已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只能使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但目前应用于临床病人的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都是非靶向性的,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且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因此寻找一种可长期使用的特异性化疗药物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转录因子红细胞系衍生核因子-2相关因子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related factor 1,NFE2L1)属于CNC-b ZIP转录因子亚家族,广泛表达于包括肠道在内的多种组织器官,是一种短寿命蛋白。生理状态下,由mRNA转录翻译后的NFE2L1蛋白分子通过其N端的跨膜结构域锚定在内质网膜上,当未收到转录激活信号时,被N-聚糖酶去糖基化修饰后翻转进入细胞质中,在内质网中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进行完全降解,即保持细胞浆内的低水平。当受到氧化应激刺激时,NFE2L1的转录活性被激活,此时蛋白酶体系统不再将其完全降解,而是由DNA损伤诱导型1同源物2(DNA damage inducible 1homolog 2,DDI2)穿梭因子引导进行剪切修饰其N端的内质网跨膜域,形成具有转录活性的长亚型片段进入细胞核中,通过与小Maf蛋白形成异二聚体,最终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区域的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上,启动下游基因的表达,主要涉及抗氧化反应、蛋白酶体稳态、氧化应激、线粒体呼吸、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增殖与分化等一系列基因。针对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与正常细胞相比,需要合成更多的生物大分子,因此其细胞内部的生物运转压力更大,其中蛋白质是维持机体运转不可或缺的生物大分子之一。UPS是降解未折叠蛋白的一种重要机制,是真核细胞中最主要的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目前被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靶点。其原理是利用癌症细胞相对敏感的特点,通过给予癌症患者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的方式,抑制蛋白质降解速率,加剧癌细胞内的生物运转压力,最终导致细胞内蛋白毒性的发生从而诱导细胞的死亡,进而达到化疗的效果。其中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是2003年由FDA批准的首个PIs,也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的一线药物。因此本研究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式得到不同亚型NFE2L1稳定沉默及空白对照细胞系,通过体外实验进行不同时间点及不同剂量的BTZ暴露,探究其如何影响蛋白酶体系统的功能从而对结直肠癌细胞系造成损伤以及NFE2L1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方法:1.构建对照(Scramble)和NFE2L1全亚型(NFE2L1(A))和长亚型(NFE2L1(L))稳定沉默的结直肠癌细胞系:以293T细胞作为病毒载体,利用商品化的人NFE2L1shRNA质粒进行包装,随后使用具有一定病毒滴度的慢病毒转染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Caco-2),在培养箱中经48 hr转染后,更换含1.6μg/ml嘌呤霉素的培养液进行筛选,直至传代后的细胞无大量漂浮时,进行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验证。2.通过急性BTZ暴露判断其对蛋白酶体系统的抑制效果:给予不同细胞系急性BTZ暴露0~24 hr,通过提取蛋白和mRNA进行NFE2L1的定量检测。当UPS功能被抑制时,作为待降解底物,NFE2L1的蛋白降解速率被抑制,因此其蛋白水平会出现累积;同时当UPS功能被抑制时,NFE2L1会被诱导激活启动蛋白酶体亚基的表达,因此其mRNA水平也会在一定范围内代偿性升高。通过NFE2L1的相对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出BTZ对Caco-2细胞系蛋白酶体的抑制效果。3.通过急性BTZ暴露判断不同细胞系对该种细胞毒性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给予不同浓度的BTZ急性暴露0~24 hr,通过CCK8和台盼蓝染色实验判断Scramble及NFE2L1(A)-KD和NFE2L1(L)-KD细胞系间细胞存活率是否存在差异;通过上述实验筛选出Scramble与NFE2L1(A)-KD细胞系之间存在细胞存活率的差异,随后对细胞凋亡和坏死的部分蛋白分子进行WB检测,夯实结果。在机制解析部分,通过急性BTZ暴露后对部分蛋白酶体亚基的mRNA水平以及细胞内质网应激的相关分子进行检测,初步判断不同细胞系细胞存活率之间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NFE2L1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1.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式成功建立Scramble及NFE2L1(A)-KD和NFE2L1(L)-KD细胞系,通过mRNA和蛋白水平验证。2.BTZ急性处理显著增加Caco-2细胞中NFE2L1积累,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表明BTZ对结直肠癌细胞内蛋白酶体系统具有抑制作用。3.NFE2L1(A)-KD细胞系对BTZ的急性细胞毒性更为敏感,但NFE2L1(L)-KD细胞与Scramble细胞相比并无显著差异。4.BTZ暴露可诱导Caco-2细胞出现以凋亡形式为主的细胞死亡,NFE2L1(A)-KD细胞凋亡增多。5.BTZ暴露可导致Caco-2细胞发生蛋白酶体反弹效应以及应激反应,NFE2L1(A)-KD细胞中蛋白酶体的反弹效应减弱,细胞内应激反应加重。结论:NFE2L1缺失后并不影响Caco-2细胞的存活与增殖,但给予BTZ处理后NFE2L1(A)-KD细胞细胞毒性更为强烈,表明NFE2L1在调控直肠癌细胞对于蛋白酶体抑制所致细胞毒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部分蛋白酶体亚基的mRNA水平以及细胞内内质网应激水平检测,发现NFE2L1(A)缺失会抑制蛋白酶体的反弹机制并诱导更加剧烈的细胞内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综上所述,NFE2L1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蛋白酶体稳态以及对抗BTZ诱导的细胞毒性的关键因子,提示NFE2L1是影响以BTZ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类抗癌药物对结直肠癌化疗效果的关键因子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比率,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与血小板(Platelet,PLT)的比率以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与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比率
目的:1、基于多分类ROC评价探讨最大信息系数结合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选择的效果;2、基于多分类ROC评价支持向量机与K近邻学习模型的分类效果。方法:首先进行数据的收集,在GEO平台上,利用结直肠癌、结直肠肿瘤、结直肠腺瘤、结肠癌、直肠癌等词为关键词进行相应的检索,再利用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结直肠癌的基因表达数据。计算出单个基因的最大信息系数以系数大于等于0.4817为阈值进行特征选择;其次利
目的: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上升的态势居高不下。然而,肺癌的病因是复杂的,肺癌的发病机制至今也没有清晰。普遍认为肺癌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吸烟,大气质量的下降,职业致癌因素的暴露,个体的遗传因素等。近年来发现肺癌易感性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HOX转录间反义RNA(HOTAIR)的异常表达在多种癌症的发生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HOTAIR
目的:探讨双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超高b值DWI高信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经MRI扫描发现前列腺超高b值DWI高信号结节且4周内获得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81例患者,良性34例,恶性47例。患者均行双参数MRI横轴面扫描,参照DWI图像对病灶进行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Second edition of prostat
"感统失调"是现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常见的一种行为统觉失常病症,许多疾病都伴随着感统失调的发生。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作为幼儿教育岗位的一线教师,我们更应以"全纳"的态度正确认识感统失调病症,了解感统失调幼儿面对的身体和心理障碍,从而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待处理这类特殊幼儿。本案以一名感统失调幼儿在园生活为例,从幼儿本身、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三方进行叙事描述,向大众丞相安童失调幼儿在融合教育形势下的集体生活
目的:近年来,肺癌成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因此找寻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生物学标志,实现精准的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对于降低肺癌发病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卷烟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而在这些化合物中,已显示尼古丁与肺癌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尼古丁作为烟草植物中的主要生物碱,虽然不能在人类中引起肿瘤发生,但可以参与细胞增殖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和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分析不同Ki67截断值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以及预测价值。同时结合生物学信息技术,探讨分析Ki67基因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的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确定最佳Ki67截断值,为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检索UALCAN数据库探讨Ki67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情况,以及其与乳腺癌各个变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目的:癌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顽疾,目前人类仍无法全面认识并攻克这一顽疾,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且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息息相关。NF-E2相关因子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1,Nfe2l1)是调节细胞抗氧化反应的核心转录因子,可针对外来化学物诱导的致癌性损伤提供必要的保护,在维持机体氧化还原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
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是一种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尽管其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患者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NA结合蛋白(RBPs)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RBPs在HNSC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鉴定在HNSC中异常表达的RBPs及其诊断、预后价值,并进一步探索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IGF2BP2潜在的分子
背景及目的:黏附素乙酰转移酶Esco2(Establishment of 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 N-acetyltransferase 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方法:查找TCGA数据库中肺癌的Esco2基因表达与临床分期、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131例NSCLC和癌旁组织进行Esco2蛋白表达的验证。构建和转染Esco2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