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洋楼的发展演变及对广州近现代城市影响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so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三个角度对东山洋楼的发展演变进行了不同侧面分析,以期得出东山洋楼全方位的成长发展过程。(1)历史时间角度上,东山洋楼的发展由外国宗教团体、华侨、政府、官僚政要四股动力作用而形成发展初期、发展兴盛期、发展衰落期的发展轨迹。(2)空间形态角度上,东郊东山洋楼的兴起平衡了广州西部倾斜的住宅建设,形成广州近代西关大屋、竹筒屋、东山洋楼三足鼎立体系。东山洋楼的生长扩展比沙面建筑群更有活力,影响到东山一带的洋楼建设及西北部华侨新村的建立。在东山洋楼社区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遵循先规划后建设,从中部公共设施组团始到先西部后东部,最后形成居住地块组团包围中部公共设施组团的现代居住区雏形形态。(3)建筑单体角度上,东山洋楼平面深宽、进深比例经历了从传统长条形到方形的逐步转化,在平面内部空间布局上具有多种灵活样式,表现出了极大的经济实用性和科学性。立面样式受近代不同时期建筑风格影响,从古典主义、文艺复兴主义等样式演变到早期现代主义样式;加之立面装饰丰富的柱式、拱券细部设计,使得东山洋楼的实体形态在外来文化、侨居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业主家庭生活所需等因素影响下,形成截然不同于岭南传统民居风格。   综合三个角度分析,东山洋楼从形式的模仿到使用方式的西化、从传统的空间形态布局到西方规划理念的应用与建设,都显示出比其他民居的先进性及现代可延伸性。这些先进性及现代可延伸行决定了其对广州近现代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东山洋楼改变了近代私人住宅的观念、对城市市政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性作用、对现代住宅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PostGIS是一款开源的空间数据库引擎。它遵循OGC的简单要素协议,支持点、线、多边形、多点、多线和多多边形等空间数据类型,提供了基本的空间处理函数(如Area、Length和Dista
山区水源地的发展涉及原住民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山区水源地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在我国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一个有待更加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领域。东源县位于东江中上游,是广东典型的山
本文利用2003、2004、2007年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莫索湾气象站和莎车县气象站,进行的分期播种田间试验,及2003、2004、2005年在乌兰乌苏进行的人工气候箱(室)模拟光、温、
在干旱区,绿洲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农牧业生产、村落和城镇建设的依托,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区域。在西部大开发中,绿洲的开发与利用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绿
从1990年起到2008年,上市公司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上市公司的数量从最初的十家发展到现在的一千六百多家,规模从35.8百万股发展到2427.17万亿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
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革命的推动,人类社会逐步开始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的一项基本要素。从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知识竞争力研究与发展较为薄弱。因此如何客观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知识竞争力,并找到提升知识竞争力的途径,更好地促进我国地区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