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正义是人类的一个永恒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印度籍学者森将启蒙运动以来不断发展的正义思想进行了归类:“先验制度主义”和“现实比较主义”,其中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先验制度主义是当今政治哲学的主流正义思想,森反对这种以寻找绝对正义理念为目的的研究路径,认为他们过度热衷于理论建设,而缺失了关注现实生活的耐心,理论之外的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非正义依旧蔓延着。因此,森在对罗尔斯正义理论进行了批判并指出先验制度主义的局限性之后,主张沿着孔多塞、斯密的“现实比较主义”路径,在理智审思的基础上就明显的非正义达成共识。本文在此背景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明森的正义思想的特色之处。首先需要重新确定我们思考的理论出发点,森将正义研究的基本视角由对绝对正义的关注转向减缓消除现实世界明显的非正义;其次森提出了其正义评价所依托的现实比较方法,并以社会选择理论作为其推理框架,允许正义评价存在不完整排序。同时借助斯密的“中立的旁观者”将自我审思纳入理性范畴达到理智审思,摆脱位置客观性达到开放的中立性要求。最后,森将推进正义的方式聚焦于可行能力视角,在批判三种信息基础后,将可行能力作为正义评价的全新基础,并对可行能力视角下的自由与平等作出说明。森的正义理论是改变“正义”思考方向的全新视角,对我们思考正义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