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14年至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Nutrition Improvement Programme for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Students,以下简称NIPRCES)实施地区部分中小学生的血清维生素A(Vitamin A,以下简称VA)含量、维生素A缺乏(VitaminAdeficiency,以下简称VAD)、维生素A边缘缺乏(Marginal Vitamin A deficiency,以下简称MVAD)分布变化(人群、地区、时间)的规律;在不同水平(学生个体、学校、县)上探索学生血清VA含量、VAD及MVAD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NIPRCES实施地区50个重点监测县的在读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采血和实验室检测,获得学生血清视黄醇含量的检测数据;在现场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学校及县的基本信息数据,从中选取VA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利用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到2014年至2016年包括影响因素在内的学生VA纵向数据(监测2次及以上的);使用SAS9.4软件对纵向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学生的血清VA含量、VA缺乏率和VA边缘缺乏率的三间分布(人群、地区、时间)规律,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学生血清VA含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和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VA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的影响因素。结果:6693名学生纳入本队列研究。2014年共4001名学生进入队列,其中男生构成比为50.6%(2014年)、51.3%(2015年)、49.4%(2016年),女生构成比为49.4%(2014年)、48.7%(2015年)、50.6%(2016年);初中生构成比为28.2%(2014年)、30.0%(2015年)、23.8%(2016年),小学生构成比为71.8%(2014年)、70.0%(2015年)、76.2%(2016年)。2015年又有2692名学生进入队列,其中男生构成比为51.8%(2015年)、51.8%(2016年),女生构成比为48.2%(2015年)、48.2%(2016年);初中生构成比为38.9%(2015年)、39.6%(2016年),小学生构成比为61.1%(2015年)、60.4%(2016年)。2014年进入队列学生的血清视黄醇含量均值分别为0.32μg/mL、0.34μg/mL、0.36μμg/mL,随时间推移呈升高趋势(估计值=0.0215,t=21.11,P<0.0001);女生血清视黄醇含量高于男生(性别的主效应:估计值=0.0053,t=2.05,pP=0.0409);学生血清视黄醇含量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2015年进入队列的学生血清视黄醇含量均值分别为0.32μg/mL、0.35μg/mL,随时间推移呈升高趋势(估计值=0.0218,12.59,P<0.0001);女生血清视黄醇含量高于男生(性别的主效应:估计值=0.0163,t=5.52,P<0.0001);学生血清视黄醇含量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2014年进入队列的学生VA缺乏率为8.7%(2014年)、2.4%(2015年)和0.7%(2016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时间效应估计值=-1.3220,z=-14.44,P<0.0001),下降速度为92.0%;男女生间VA缺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学生VA缺乏率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学生VA缺乏率高于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的主效应估计值=0.5311,z=4.41,P<0.0001)。2015年进入队列的学生VA缺乏率为:3.1%(2015年)、1.4%(2016年),呈下降趋势(时间效应估计值=-0.8107,z=-4.54,P0.0001),下降速度为54.8%;男女生VA缺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的增长学生VA缺乏率呈下降趋势。2014年进入队列的学生VA边缘缺乏率为42.3%(2014年)、29.0%(2015年)、14.2%(2016年),呈逐年下降趋势(时间估计值=-0.7229,z=-26.32.P<0.0001),下降速度为66.4%;女生VA边缘缺乏率下降更快;随年龄增长学生VA边缘缺乏率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学生VA边缘缺乏率高于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的主效应估计值=0.1848,z=2.93,P=0.0034),西部地区学生VA边缘缺乏率随时间的降低幅度更大(地区差异与时间的交互效应估计值=-0.1894,z=-3.43,P=0.0006)。2015年进入队列的学生VA边缘缺乏率为35.4%(2015年)、18.6%(2016年),呈下降趋势(时间效应估计值=-0.8765,2=-15.97,P<0.0001),下降速度为47.5%;女生VA边缘缺乏率下降更快;随年龄的增长学生VA边缘缺乏率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学生的边缘缺乏率高于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的主效应估计值=0.3317,z=1.98,P=0.0472)。影响学生VA营养状况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肉类食物摄入频次、供餐模式。分析纳入2014年队列学生的VA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发现,每天吃肉(每周吃肉5次及以上)有助于升高学生血清视黄醇含量、降低VA缺乏率和VA边缘缺乏率;学校食堂供餐有助于改善学生VA营养状况;不同县的农村年人均收入对学生血清视黄醇含量有正向的影响,但尚无改善人群VA营养状况(VA缺乏和VA边缘缺乏)的作用。但分析纳入2015年队列学生的VA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发现,每天吃肉和学校食堂供餐并未起到改善学生VA营养状况的作用;县的农村年人均收入对学生血清视黄醇含量有正向的影响,但也尚未起到改善人群VA营养状况(VA缺乏和VA边缘缺乏)的作用。结论:实施NIPRCES有助于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VA营养状况,逐年降低学生VA缺乏率。长期实施NIPRCES,将更有利于改善学生VA营养状况。学生每天摄入肉类食物、学校采取食堂供餐利于改善学生的VA营养状况。县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水平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血清视黄醇含量,但未起到改善人群VA营养状况的作用。改善学生VA边缘缺乏状况依然是今后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关注的重点,应将学校低龄学生应作为VA营养干预的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