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村牧区减贫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研究的是内蒙古农村牧区减贫的公共财政政策问题,分析公共财政政策对缓贫减贫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贫困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是阻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国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反贫史。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反贫困的任务尤为艰巨。我国政府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缓解和消除贫困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的扶贫事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和贫困现象仍将长期存在于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仍然是阻碍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组成部分,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强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问题的研究,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的原因,探索内蒙古农村牧区脱贫之路,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力图从现状分析、调查研究和政策分析三方面研究这一问题,以较全面地论述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与公共财政政策状况。  本文在分析了国际、国内以及内蒙古地区严峻的反贫形式后,以市场失灵理论、发展经济学家和福利经济学家关于公共财政减贫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内蒙古农村牧区的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论述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财政减贫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造成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环境因素、基本生存能力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收入来源因素。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财政减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扶贫资金投入少,政策覆盖率低;“一卡通”存在诸多不足;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完善以及培训资金投入低。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牧区减贫的公共财政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进一步完善财政惠农惠牧资金“一卡通”发放政策;加强生产技术培训,巩固农牧业发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善入结构,增加收入来源等。
其他文献
随着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很多国家放弃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而选择其他种类的货币锚。而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作为介于完全固定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之间的一种中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