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属于儿童文学范畴,并且是儿童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体裁。童话作品大都由一个个充满想象思维与形象塑造的人物构成,着重从儿童角度反映社会生活,深受儿童的喜爱。中国从五四运动以后开始引进并翻译外国童话,由此盛行开来。随着全球化地日益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童话作品进入中国,向中国儿童呈现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宽了儿童的视角。本报告笔者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以童话书The Tale of Solomon Owl《猫头鹰所罗门》翻译实践为例,从词汇层面、句法结构和审美角度对童话翻译进行讨论分析。接受理论主要研究读者在与文学作品的交流中所呈现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的方法论。Hans Robert Jauss和Wolfgang Iser是接受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作为一股新势力,接受理论很快横扫整个欧洲文学界。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笔者是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童话翻译工作,实践证明,该理论能确保译文在保留源语童趣的基础上被读者理解和接受,使得译文达到最佳可接受性。报告论述了以下内容:国内外童话翻译现状分析、翻译任务简介、译前分析和准备以及接受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同时,笔者讨论了该理论指导下的童话翻译存在的局限性,认为接受理论指导下的童话翻译作品虽然能满足儿童的阅读水平,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利于儿童吸收新的语言,从而来扩充他们原有的词汇量和扩大他们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当然,译好童话作品,译者的作用不可小觑。所以最后评述部分,笔者还探讨了童话翻译实践中译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对译者在童话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