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渐渐孕育了社会治理理论,其核心议题是构建多元主体之间良性有序的合作关系及公共利益最大化。但是,西方社会治理理论需要的国家建构、多元主体及伙伴关系、民主协作及妥协等理念在中国还不完全具备,由此人们质疑西方社会治理思想在中国的适用性。而新兴的治理和善治理论及其多元共治、合作协同等元素又深刻地吸引着中国的学者和管理者,于是,西方社会治理思想如何中国化,已成为值得重视和亟待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在其有关“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思想,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理念。“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一方面坚持小政府改革,压缩公权力,从而完成近代化改革命题;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实现协同治理转变,促进了政治民主,应对了现代化进程中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这一政治方略既超越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也含有当代社会治理理念,更与当下中国实际国情和发展需求相匹配,需要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概念来阐述和发扬。 从社会治理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国特有的国家级新区的演变和特质,以及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和特征来看,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个案研究国家级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有其重要的实践价值。从中共“十六大”首提“社会管理”,“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社会管理体制,再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直至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治理已经在顶层设计的视域里不断推进、纵深和发展。国家级新区是全新的区域性经济社会全面整合创新发展的龙头示范区域,与特区、开发区、自贸区等特殊区域相比,绝不仅限于经济先发优势,必须进行社会治理的全面创新,方能促成综合发展的领先效应,因此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应是不同于以往历史、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崭新模式。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定位是“逐步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这样的发展定位其实包含了经济提升、区域发展、制度创新等多个维度,社会治理创新是重要的内涵式要素,对产业发展、自主创新、新型城镇化等目标有明确的推动作用。从发展定位、地理位置、所处阶段、治理基础来看,南京江北新区既有后发优势,又有规划潜力,具备研究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代表意义和样本价值。因此,本文以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为理念,以国家级新区作为对象,以南京江北新区作为个案,探索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和机制。 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导言旨在提出问题,揭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全面梳理国内外关于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第一章中梳理了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即公民社会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和治理暨善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主要要义及内容。第二章整体分析了中国国家级新区二十余年的发展沿革,并以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论述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的基本状态,描述其不同于以往、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治理特征。第三章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分析了其社会治理的现状与问题,以资料梳理和实地调研方式,论述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客观需要和实际困难。第四章对域外、域内类似范畴进行比对分析,并剖析提炼其对南京江北新区有参考价值的部分。第五章以“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作为理论指导,从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机制和路径出发,构建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完整框架:全民共建共享当然是所有人的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泛化为每一个具体的人和每一项具体的事业,所以对于在某个区域内构建社会治理创新格局来说,一定是和具体的领域、具体的群体相结合,因此,本文结合江北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若干优先级较高的领域,作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具体实施、落实的对象;江北新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包含权力运行和机构创新两大要素,全民性、共建性和共享性需要具体机制来达成和体现,本文以行政吸纳政治思想提出在江北新区试行法定机构,是促进公民成为社会治理当然主体构成之一的有效举措;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路径包括社会治理法治化、社会治理社会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社会治理智慧化。全民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包含了若干要素,比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和社会治理的社会化能够促进全民共同参与和全民共同享有,社会治理精细化和社会治理智慧化能够促进全民共同建设,由此构成了多位一体的“江北模式”即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综合框架和具体路径,将有效促进南京江北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代表性范式。第六章在剖析南京江北新区个案基础上,提炼国家级新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创新整体思路:首先是社会治理理念创新,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同时实现社会治理的整体创新,包括社会治理目标创新,致力于公共利益最大化即全民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社会治理主体创新,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组成的多元主体,以实现全民的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工具创新,从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三者关系角度出发,进行治理工具创新,以保障全民共同建设;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以保障全民共同享有。结语中回顾了本研究的逻辑进程,对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实践及其愿景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理论愿景:在新的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的一个亮点,提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核心要义;促进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和治理能力理论体系;将中国实践上升为普遍性理论,为国际社会科学研究贡献中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