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消渴病痹证的中药运用规律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等数据库中近五年来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痹证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治疗该病的用药组成及规律并挖掘潜在的新方组合,为广大医家治疗本病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1月30日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痹证的文献,首先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对纳入的研究文献中各中药复方的药物进行收集并整理,将整理好的中药复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药物使用频率、药性、药味及归经,并利用该软件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方法得出中药治疗消渴病痹证的高频药物、配伍规律、新方组合等。结果:1.本研究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72篇,所涉及的中药共165味,总频次为1875次。2.高频中药(频次>11次)共41味,其中黄芪占首位,共使用123次,其次是当归、鸡血藤、桂枝、川芎、甘草、地龙、牛膝、红花等。3.根据药物性味归经分类,使用温性药物837次,占比46.06%,寒性药物477次,占比26.25%,平性药物410次,占比22.56%,凉性药物62次,占比3.42%,热性药物31次,占比1.71%。药味中甘味药1044次,占比36.20%,苦味药798次,占比27.09%,辛味药666次,占比23.09%,酸味药192次,占比6.66%,咸味药162次,占比5.62%,涩味药22次,占比0.76%。归经以入肝经药为主,共使用1139次,占比25.01%,其次为入脾经药786次,入心经药529次,入肺经药529次,入肾经药468次,入胃经药364次,入膀胱经药216次,入胆经药110次,入大肠经药90次,入心包经药69次,入小肠经药8次,入三焦经药6次。4.常用药对(频次≥40次)共30个,其中黄芪、当归组合最多,为71次,其后依次为鸡血藤、黄芪组合69次,黄芪、桂枝组合68次,川芎、当归组合61次,川芎、黄芪组合58次,依次递减。5.药物功效以补虚药(黄芪、当归、甘草、白芍、熟地黄、麦冬、白术等)为主,其次为活血祛瘀药(鸡血藤、川芎、牛膝、红花、丹参、桃仁、水蛭等)、解表药(桂枝、葛根、细辛等)。6.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治疗消渴病痹证的6个新方组合,新方1由茵陈、淫羊藿、防己、透骨草4味药组成,新方2由威灵仙、当归、红花、赤芍、川芎、桃仁组成,新方3由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漏芦组成,新方4由麻黄,鹿角胶,芥子,炮姜,附子组成,新方5由川芎,地龙,牛膝,僵蚕,通草组成。结论:1.治疗消渴病痹证的高频药物是:黄芪、当归、鸡血藤、桂枝、川芎等,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黄芪。2.治疗消渴病痹证药物中,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为主。3.治疗消渴病痹证药物中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药。4.由聚类分析得出治疗消渴病痹证多采用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阳和汤等方剂加减。
其他文献
目的:以中医古代文献为基础,收集治疗冠心病的方剂,将组方和用药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方药使用情况及组方规律,提炼出临床实践中有效的药物和处方,为现代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以“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为检索词,通过检索中医典海以及中医智库数据库,收集中医古代文献中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方剂,并将组方和用药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分析方剂所用药物的频次、频率,以及药物性味归经、功效的频次、频率,将
目的:探讨参仙升脉口服液能否通过抑制钙超载来减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小鼠窦房结纤维化,进而改善窦房结功能,并探究其机制是否与Ca2+/Ca M-Ca MKII通路相关。材料与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SPF级别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组(SSS)、参仙升脉口服液处理组(SXSM),每组10只;于各组小鼠皮下置入微量渗透泵,其中SSS组和SXSM组持续泵
目的:通过观察“丹蒌片加栀子、连翘”对ApoE-/-小鼠的血脂水平、形态学变化以及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清热解毒法”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40只SPF级健康AopE-/-小鼠,自由摄食饮水,适宜性喂养1周,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加栀子、连翘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每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以黄芪复方中药靶点与冠心病靶点所构成的交集靶点为纽带,探讨黄芪复方中药治疗冠心病的预测靶点与作用机制。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对象选择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观察黄芪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RCMECs损伤的干预作用及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进一步探讨黄芪复方中药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拓展冠脉微循环障碍治疗途径,也为黄芪复方中药在中医临床运用中
目的:通过分析疏肝化滞胶囊的有效化学成分,研究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疏肝化滞胶囊治疗NAFLD提供确实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ETCM数据库、Pub Chem数据库和SIB数据库等数据库查询药物的有效靶点,对疏肝化滞胶囊的七味中药(丹参、柴胡、半夏、决明子、郁金、泽泻、山楂)的有效
目的:应用现代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疏肝化滞胶囊治疗慢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生物学依据和诊疗思路。材料与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ETCM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Pub 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以及查阅文献,查找疏肝化滞胶囊中七味中药的药物活性成分与靶点。再利用Gene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养阴清肺汤加味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作用机制,应用养阴清肺汤加味干预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探讨养阴清肺汤加味对高载量MP滴鼻诱导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BALB/c小鼠模型的肺上皮间质转化及相关炎症通路NF-κB/IL-6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养阴清肺汤加味干预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及靶点。材料与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以及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京大戟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观察京大戟中单体化合物月腺大戟素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取京大戟的化合物成分及相关靶点,使用Gend 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疾病靶点,借助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关键化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去甲斑蝥素是否能增强卵巢癌SKOV3细胞对顺铂(cisplatin,DDP)的敏感性,探讨去甲斑蝥素与顺铂联合用药机制,丰富去甲斑蝥素辅助治疗卵巢癌的科学依据,为临床中西医结合用药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论文一:1.MTT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加入不同
目的:通过搜集近三十年间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脑肿瘤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对文献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并且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由高频中药泽泻和白术组成的经方泽泻汤治疗脑肿瘤术后脑水肿可能作用的靶点与通路,为临床合理选方用药与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材料与方法:1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做为文献检索来源,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收集1984年至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