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成熟期间主要营养变化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3次 | 上传用户:lansh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核桃为试材,通过对坚果品质、叶片形态、硬壳结构和矿质营养水平等指标的研究,探讨核桃成熟期间主要营养变化及其相关性,旨在为核桃良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核桃径仁率与顶叶长度显著性正相关,坚果果形与各小叶的叶形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种仁中粗脂肪含量与顶叶的厚度显著正相关,病果率与复叶叶柄,第二、三对小叶的长度、宽度、叶面积、厚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这对利用叶片选育优良品种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2.出仁率与硬壳厚度、机械强度、缝合线紧密度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径仁率与硬壳厚度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坚果硬壳越薄,出仁率越高。但出仁率过高,坚果硬壳很薄,缝合线不紧密,易出现裸仁、裂果,不符合商品生产的要求。因此建议对于国家标准中硬壳厚度及出仁率指标予以适当的调整。 3.核桃采收时,叶片、青皮、种仁中的N、P、K元素含量的分配比例不同,N、P元素的分配比例排序相同:种仁>叶片>青皮;K元素的分配比例排序为:青皮>叶片>种仁,而且青皮中的K的含量明显高于青皮中N、P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叶片和种仁中的K含量。 4.核桃品质主要决定于品种特性,但树体矿质营养对有机物质的生物合成影响很大。不同品种间青皮中N含量与出仁率显著正相关,与种仁中粗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种仁中P含量与粗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叶片中K含量与出仁率,种仁中K含量与单果重、径仁率、种仁中粗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青皮中K含量与径仁率显著正相关,与坚果果形极显著负相关。 5.在核桃坚果成熟过程中,叶片中N、P、K的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叶片中N含量的变化与种仁中K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种仁中粗脂肪的积累呈显著负相关;叶片中P含量变化与种仁中P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种仁中P含量变化与种仁中粗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叶片中K含量与种仁中粗脂肪的积累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6.核桃在坚果成熟过程中,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叶片中SOD的活性与O2-含量呈反向波动变化,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b与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O2-含量均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氮素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为了提高小麦产量,氮肥的实际施用量已远远超过最佳经济施用量,这种过量施用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在小麦生产中,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选育氮高效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通过苗期水培和田间盆栽试验,均设置3个氮水平,分析不同氮效率小麦亲本及其后代氮代谢相关指标的遗传,为氮高效小麦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苗期水培
芸薹属(Brassica)蔬菜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一类蔬菜作物。其中白菜(Brassica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syn.B.rapa ssp.chinensis)类蔬菜绝大部分属于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对植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许多生物大分子如核酸、磷脂和蛋白质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地参与植物体内的能量转移、信号转导、光
棉花纤维次生壁合成需要很多基因的参与,类几丁质酶基因(CTL)在次生壁增厚期优势表达,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在本实验室早期研究海岛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谱克隆了两个基因,分别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