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霾肆虐的当下,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在对蓝天的追思中回顾人类自启蒙运动后的发展史,当我们惊叹于几百年来人类物质文明的极大飞跃、政治文化的高度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巨大转变,地表污染、资源侵占和生态破坏等促使人们进一步反省和思考,自然的反坑和报复到底源于何方的无情和无知,人们又该如何实现社会发展同自然演变和人类繁衍共生共进?在人类意识的翻腾中,涵盖“人、自然与社会一体性”的绿色发展理论应运而生。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绿色情怀,形式多样的生态运动和绿色思潮应运而生,其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如雨后春笋,致力于现代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相对接的理论研究以及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在于围绕“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观阐释、对资本主义技术、消费和制度的批判和生态中心主义及人类中心主义的评述,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政治战略,试图构建未来绿色的社会发展模式。本文依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糅合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精髓内容,展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系统且深刻的理论探索。本文第二章通过分别介绍绿色发展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核心概念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发展动态,直观呈现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绿色发展思想研究的大致界限和一般规律,揭示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同绿色发展思想的内在根本的一致性和外在高度的契合性;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绿色意蕴、对资本主义技术、消费和制度的绿色批判,深度挖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同时简单评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价值定位,展现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价值导向,最终勾勒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其内容要点在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从物理层面延伸至文化、社会和价值层面,强调自然概念的历史性、生态性和社会性内涵,对“控制自然”观念予以生态释义;继而从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出发,试图探究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深入制度层面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之道;最后借助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价值定位,试图从重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生态性、重新回归“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统一的马克思的思想、确立生态伦理的价值观和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设想这四个方面构建和谐统一、共生共进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彰显出丰富而深刻的绿色意蕴,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最后,第五章阐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倡导“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政治战略既蕴含了绿色发展思想,同时又启迪了绿色发展的路径模式。这一绿色战略启示我们可在“生态社会主义”这一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围绕资本主义多方位的生态批判,从国家治理层面出发,增强绿色生态保护意识,构建“生态-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的超循环模式,从而超越生态马克思主义绿色路径的乌托邦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