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加矿增溶溶出技术处理我国一水硬铝石矿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erd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铝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优先发展铝,尤其是氧化铝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方针。 本论文针对我国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高铝、高硅、低铁,具有稳定的晶格结构,与碱的反应能力比较低,难以采用纯拜耳法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在石灰拜耳法的基础上采用后加矿增溶溶出技术处理我国一水硬铝石矿的工艺。旨在降低溶出液的分子比,提高碱的循环效率和氧化铝的产量,降低成本,优化拜耳法的经济技术指标。 论文首先研究了河南一水硬铝石矿的溶出特性,并考察了石灰添加量对其溶出效果的影响;然后在石灰拜耳法的基础上分别以氢氧化铝和国外三水铝石矿为后加矿进行增溶溶出实验,考察了配料分子比、增溶温度、后加矿加入量和增溶时间对溶出效果的影响,为进行增溶溶出实验推荐了比较好的工艺条件。最后,本文考察了增溶溶出对溶出后矿浆的沉降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由于一水硬铝石矿特殊的溶出性质,其溶出率一般达不到理论溶出率。 (2)加入石灰能够明显提高氧化铝的溶出率,改善一水硬铝石矿的溶出性能,但石灰的加入量也不能无限增加,本实验中其加入量应控制在7%左右。此时,河南铝土矿的溶出率为82.7%,溶液的分子比为1.48。 (3)以氢氧化铝作为后加矿,在石灰拜耳法的基础上用增溶溶出技术处理我国一水硬铝石矿。通过单因素实验推荐增溶溶出条件为:一段配料分子比范围在1.55~1.60,增溶温度为215~220℃,增溶时间为15~20分钟,后加矿的加矿量为一段溶出时加入一水硬铝石矿的15%左右。在此条件下,铝土矿的溶出率可以达到88.8%,溶出液的分子比可以降至1.39。 (4)以三水铝石矿作为后加矿,通过单因素实验推荐增溶溶出条件为:一段配料分子比范围在1.55~1.60,增溶温度为195~200℃,增溶时间为15~20分钟,后加矿的加矿量为一段溶出时加入一水硬铝石矿的20%左右。在此条件下,铝土矿的溶出率可以达到88.5%,溶出液的分子比可以降至1.38。 (5)无论是自由沉降还是添加絮凝剂沉降,增溶溶出后矿浆的沉降速度高于未进行增溶溶出矿浆的沉降速度,前者沉降性能明显优于后者。 (6)用增溶溶出技术处理河南一水硬铝石矿矿,能够明显缩短溶出时间,提高氧化铝的溶出率,获得较低的溶出液αk,并且使溶出后矿浆的沉降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见,用增溶溶出技术处理我国一水硬铝石矿,在工艺上是可行的,能够优化拜耳法溶出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能够达到降低能耗、增加产能以及降低赤泥铝硅比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低温等离子体化学的发展,等离子体精炼方面的研究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研究了冷等离子体强化金属熔体精炼的效果和机理,从热力学上比较了各种活性粒子参与化学反应
2020年年初,合肥高新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高新力量”.rn作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聚的区域,合肥高新区众多高科技企业纷纷出手,用先进的科
期刊
孩子尚处于哺乳期,她便投身抗疫一线;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外科楼,他们把加紧研制出来的10台“医用双效消毒灭菌柜”运往湖北武汉;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自主研发了以纯物理
期刊
工业中要生产出高质量的铝材,必须要测定并脱除铝液中所含的氢。而目前的测氢方法大多存在检测时间长,信息滞后,设备复杂昂贵等弊端,需要研制出一种新的测氢方法来降低成本,提高效
癌症在亚洲的高发率已引发了对用于癌症早期检测有效自动筛选方法的研发的需要。目前,对结肠可疑恶性肿瘤进行诊断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为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锅炉汽包水位分别在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给水调节系统的多种调节方案,并对各种调节方案的优缺点做出了比较,确定三冲量给水调节
本文详细介绍了鞍钢11号高炉专家系统(包括五个子系统,即:建立在正常的高炉生产条件下炉况的评价系统、建立异常炉况诊断系统、建立高炉热状态预报系统、建立高炉布料及煤气流
该论文选择了毒性较低、体内可以降解且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脂质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制成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TP-SLN),以期达到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的目的.完
谢里(Breard Cyrille,美)是飞机噪声工程技术专家,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飞机噪声团队项目经理.也是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自2011年起,谢里带队参与ARJ21飞机和C919飞
期刊
围绕高炉大型化、喷吹燃料和冶炼强度提高,对焦炭质量要求愈来愈高的问题,在全面分析了焦炭在高炉内降解的原因基础上,根据根据国外在抑制焦炭的气化反应方面的理论和国内外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