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实施问题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重要方式。在我国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要着重开始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决定,为了让市场能够在我国的资源配置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能够实现政府的经济职能,就必须营造出能够实现公平、开放而同时兼具竞争自由性质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议中指出必须加速营造出企业自主经营和自由公平竞争的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逐渐的实现商品和要素自由的交换,最终建构一个平等的市场交换的现代经济体系,这使得其作为促进企业自由竞争秩序的经济宪法的实施更具有时代的意义。而在现实的生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虽然已经出台,但其只有还不够完善的实体性的法条,却没有规定程序性的具体实施的法律,这使得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举步艰难。国家如何通过反垄断法来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从而在反垄断法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持政府适度监管,并且能够保障市场的竞争活力,成为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本文研究了宪法、反垄断法、反垄断法实施三者的之间的联系,探讨反垄断法如何在宪法的指导下更好的实施反垄断法,最终寻求三者良性互动的平衡点,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反垄断法实施程序的前提下,提出若干建议来更好的推进反垄断法实施程序的发展。
其他文献
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了新征程。“敬业”一词在党的十八大被作为个人在职业道德领域的最高标准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公民职业行为评价的基本道德要求。敬业观不仅是个人事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更是促进社会乃至国家进步的价值支撑。从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中,我们可以找到职业道德缺失的影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敬业观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学位
考虑到有限责任公司从创立之初就具有人合性的特征,公司存在陷入僵局的风险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目前我国《公司法》未能为有效化解公司僵局提供一条较为理想的法律解决途径,当前
《民法总则》、《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规定了决议的成立和不成立,因此,从立法上来讲,我国民法总则将股东大会决议的性质认定为民事法律行为,但在理论上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性质仍然存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中国政府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该制度的实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在2002年开始得到规模化的推广实施,二十一世纪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