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光明日报》女性媒介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_007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年”女性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这是女性从私人的家庭空间走向广阔社会空间的重要时期,“十七年”大众媒介全面承担了这种女性政治身体的知识建构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批判这个时期的女性形象,认为其在政治主体的叙事中,为了配合主流意识和价值观的宣扬,显得模式化和仪式化,而忽略了女性的性别与个性特征。尽管“十七年”女性媒介形象的书写上存在悖论,但对于这个媒介意识全面转换的关键性阶段,大众媒介从主流政治视野的角度对活跃在政治舞台、生产线上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建构,是对建国后我国女性堂而皇之进入中国革命与建设宏大历史的肯定和鼓励,消解了“男性世界的附庸地位”、“封建落后”的传统女性形象,为新时期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知识前提。本文通过综合抽样方法,运用媒介形象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十七年”《光明日报》所建构的女性媒介形象。分析“十七年”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党派报刊如何建构女性媒介形象,以及女性媒介形象建构的生产机制。同时采取问卷访谈法,在全国五个城市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女性媒介形象的现实认知情况。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即前言部分主要讨论了论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和研究背景等问题;第二部分对《光明日报》的发展历程进行概括,再运用抽样分析法对“十七年”期间的报道框架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所报道的女性形象进行整体分析;第四部分运用问卷访谈法对“十七年”时期真实女性形象进行了调查,并与《光明日报》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光明日报》对“十七年”女性报道具有民主党派的思想特征,同时也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偏向性,是具有时代性的政治文化心理的集体表现。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以及科技时代的到来,知识性工作成为新经济形态下的主要工作形式,知识成为社会的关键性和稀缺性资源。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创造、利用、增值的主体,日益成为决定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强,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视,为了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进行创
通过对人们的使用习惯和心理的调查发现,在搜索引擎中排名越靠前的网站,被点击的概率就越大。据统计,全球500强的公司中,有90%以上的公司在公司网站中导入了SEO技术。在中国,
新建本科高校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关键。然而,新建本科高校学科初期建设往往由于对学科建设内涵的模糊认识和狭隘理解而陷入顾此失彼或片面发展、进而亡羊补牢的怪圈。本文
赣教云教学通是强大的教学研一站式云平台,正在教师中推广使用,通过对它的有效利用,能够对师生课前备课预习、课中授课学习和课后巩固测评提高实效,特别是其中一些小工具的使
<正>通常指挥对音乐作品的再现过程包含了选材、准备和排练三个阶段。合唱大师马革顺先生在其《合唱学新编》一书中提出的"有关合唱作品的选材、准备、排练及演出的一些建议"
<正>御药房是古代为帝王、宫妃等皇亲调制药品和取药而设置的机构。清廷御药房成立于清顺治年间,并有内药房和外药房之分。内药房仅供皇帝、宫妃、贵人等所需用药;外药房则是
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在现行陆地地震勘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炸药震源存在重复性差、环境破坏性大、施工复杂等缺点;可控震源中的重锤式震源虽然特别适合建筑物比较密集的中浅
实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图像分辨率的超分辨重建方法。然而,其重建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样本的质量。为克服外部实例图像与输入图像结构可能不匹配而导致重建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