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中的诺门罕战争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春树是现代日本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以处女作《且听风吟》登上文坛以来备受瞩目,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获得了许多国内外的文学奖项,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奇鸟行状录》的完成是村上春树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以此作品为界,他的创作风格从“超然”向“介入”转变,不再拘泥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开始直面日本历史。1995年,村上凭此作品获得第47届读卖文学奖,并得到评委大江健三郎的褒奖。拙论以《奇鸟行状录》中的诺门罕战争描写为中心,在参考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比较法,通过考察作品中出场人物的战争记忆,探讨其展现出的村上春树的历史认识。最后,探讨对他的历史认识产生影响的原因。本论分三章展开研究。第一章,从受到战后日本历史认识的影响,孩童时代对诺门罕战争的兴趣和村上从父亲那里承继的战争记忆,美国体验,村上向“超然”创作阶段的转变意识,四个角度分析了村上对诺门罕战争的关注。即把握《奇鸟行状录》的创作背景。第二章,基于参考文献,首先考察了历史上真实的诺门罕战争,其次与村上对诺门罕战场考察的记述和《奇鸟行状录》中出场人物的战争记忆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三章,通过作品中对诺门罕战争的描写试着详细分析了其展现出的村上的历史认识。并且,从耻感文化,集团主义,以大江健三郎和司马辽太郎为代表的战后文学界作家的战争认识的影响,三个角度探讨了他的历史认识的形成原因。在研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村上春树关于诺门罕战争的描写论证了他对诺门罕战争的认识体现出了他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能看出他的历史认识并没有超出民族主义的文化立场。
其他文献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选取了日本历史学家加藤圣文的《国策会社满铁的历史全貌》的第一、二章作为翻译文本。该书由“国策会社满铁的诞生”、“围绕国策的矛盾”、“使命终结和新国策”、“国策会社满铁和战后日本”4章组成。全书从政治视角出发,在追溯国策会社满铁创立直至其消亡的历史中,通过提出近代日本在“国策”的名义下推进并玩弄了众多民族命运的满洲统治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进而来探寻统治满洲责任所在的不明了以及战后
所谓杂学,即是指庞杂学问的集合。杂学中虽然也会包含一般性常识,但不为人熟知的知识才是杂学的主体。杂学书籍中收录的知识虽然很难称之为一门学问,但它往往网罗各领域的知识,通过一条线索将之串联,将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展示给读者。本次翻译的《杂学·日本“三”昧》就是以日本的“三”文化为线索,介绍日本多个领域中不为人知的知识。日本人对于“三”这个数字情有独钟,有给故事或者人物上加上“三”字的历史和文化。对于那些
日本人非常喜欢“三”这个数字,自古以来就有以“三”来并称名人奇事的文化,认为“三”这个数字具有独特的魔力和灵气。《杂学·日本“三”昧》一书由加濑清志先生与畑田国男先生合著而成,共分为十一章,主要从自古流传至今的、近年来兴起且将流传下去的、最新创造且今后会被熟知的,三个方面向读者介绍日本人对“三”的使用。对于人们了解日本的数字文化有重要意义。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笔者选取了该书的第三章“以‘三’为喜,江
本文为日本小说家小川糸的作品《狮子的下午茶》的日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该作是在作者的母亲患癌后,经过一系列思想斗争后写出的作品,主旨主要表达珍惜当下,珍惜活着的喜悦。本翻译文本出现大量修饰语较多的长文、对话等,如何处理这些长文及对话,使译文既能保留原文的文学性,又能让读者通俗畅读,成为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此报告分为“翻译实践概要”“翻译实践过程”“翻译中的难点及案例分析”共三个部分。第三章的
本次翻译实践笔者选择了平野启一郎的《徒有形式的爱》作为翻译文本。平野启一郎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文艺评论家,他笔耕不断,获奖无数,并在创作后期提出了“分人主义”,《徒有形式的爱》是其“分人主义三部曲”中的一部关于爱情方面的代表作。笔者节选了2013年中央公论新社所出版的《徒有形式的爱》的第1、2章,进行了日译汉的翻译。这两章的内容主要围绕一场车祸展开,讲述了男女主人公是如何相遇相识的,并为之后故事的
在这次翻译实践中,翻译文本选自《善邻协会史—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一书的1935年部分。该书是通过善邻协会会员的回忆,记录蒙古民族和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地质、气候、生物、宗教、文学、艺术、经济等见闻和在该地区的文化侵略活动的回忆录。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文本内容、文本特征两方面介绍了翻译对象《善邻协会史—在内蒙古的文化活动》。第二部分介绍了严复的翻译理论—“信达雅”。第三部分介绍了案例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选择了日本作家冲方丁所著的历史小说《华与梦》的第二章的内容作为翻译文本,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翻译问题撰写而成。冲方丁的历史小说《华与梦》以清少纳言为第一视角讲述了她的生涯以及宫中女性们的故事。华指的是清少纳言和藤原一族的才华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所构成的华美的世界,而梦则是指清少纳言对于完美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小说第二章讲述了清少纳言进宫的缘由以及初入宫廷的感受,展示了清少纳言对于理
保科孝一是明治后期到昭和时期对日本的国语教育及殖民地的日语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国语学者。他继承了其师上田万年同样的国语理念,从明治三十一年到其逝去为止,一直从事与国语教育和国语政策相关的工作。初期的保科作为上田万年的助手致力于日本国语学的整理工作。明治四十六年,在欧洲积累了先进的国语学知识后回国的保科,将工作重心慢慢转移到国语教育领域。晚年的保科将精力主要放在国语教育领域和国语政策领域。因此,保科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文化交流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文学作品的翻译。它对各国文化以及文学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是日本女性作家凪良友的长篇小说《流浪的月亮》第二章的日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流浪的月亮》讲述的是一个因家庭变故而被寄养在亲戚家的9岁女孩更纱和19岁大学生佐伯文在公园相遇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
20世纪末期,日本提出了文化产业战略。为了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日本做了有效的选择,这对日本经济的增长以及影响力的提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日本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其重要的战略思考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决定了其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方向。因此,对于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研究,可以为新时期我国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次翻译实践所选的脚本是日本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