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汤亭亭的《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一书中的双声游戏和自由间接引语的应用。自由间接引语是《孙行者》一书的叙述者故意征用的一种用来实现双声游戏的文学手段。双声游戏是《孙行者》的典型叙事特征,产生于书中叙述者声音和主人公声音的并置。主人公被赋予巴赫金所定义的角色独立性,享有同叙述者平等的地位。此外,《孙行者》一书还突出表现了惠特曼的声音涉及的复杂主题以及主人公同叙事者二者声音的巨大差别。这三个因素的相互策应在表明双声游戏是小说的整体叙事特征的同时,也构成自由间接引语广泛应用的前提。而书中长袖善舞的叙述者则采用多种不同的叙事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声音和主人公的声音的距离,从而表达对主人公的复杂的态度和对涉及的事情的独到见解。自由间接引语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成为叙述者实现这种双声游戏的一个得力工具。自由间接引语是在单纯叙事和模仿叙事的假设下成立的一种特殊的角色语言及思想表达方式。这一假设认为叙事式对现实的模仿,角色的塑造要逼近真人。在通过文本传达角色的语言思想时,叙事者可以选择原原本本地按照真人的思考发言形式进行转达,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角色的语言思想。前一种方法表现模仿叙事的倾向,后一种方法表现单纯叙事的倾向。根据模仿叙事和单纯叙事程度变化的不同可以划分不同的角色语言思想表达方式,而自由间接引语则是一种中间表达方式。因此,自由间接引语可以同时容纳两种声音,包括叙事者的声音和角色的声音。自由间接引语具备一些语言学和叙事学的特征,使其能够从文本环境中被辨认出来。这些特征同时也进一步支持了自由间接引语的双声性读解。这一性质又衍生了自由间接引语的评价功能:叙事者可以通过对角色语言的编辑,决定自身发言同角色声音的贴近抑或偏离,从而实现讽刺、移情的效果,甚至借此表达更为复杂的态度或发表评论。自由间接引语的双声性和《孙行者》的双声游戏这一叙事特征的巧合预示了自由间接引语在《孙行者》中强大的有用性。本文主要分析主人公的艺术成长过程当中叙事者对于自由间接引语的自如运用。主人公一开始是困在僵化的二分思维当中的一个高度敏感的种族同化论者。然而,随着他写作,筹划和演出他的戏剧,在戏剧和他通过戏剧聚集到一起的人们的帮助下,他慢慢地实现了自身的艺术成长,并学会去接受他人的声音,与之互动。自由间接引语在书中的应用则很好地呼应了惠特曼艺术成长之路的铺开和方向。成长过程的前期,当叙事者的声音和主人公的声音之间的辩驳进退比较白热化的时候,叙事者采用了大量的自由间接引语来容纳这些戏剧化和微妙的双声游戏。而当主人公的成长进入成熟阶段后,叙事者开始控制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从叙事层面上支持主人公用自己独立和相对成熟的声音为他自己和他的群体发言。我们从文本中选择自由间接引语的例句,具体分析叙事者对于处在其艺术进程不同阶段的主人公所采取的不同的态度。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分析都指向丰富的内涵,表达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讽刺或移情,更多的是作者对于正在讨论的问题的思考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