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和重庆(下简称川渝)位于中国的中西结合部,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个地区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成败,也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
川渝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工业比较发达,并且在“三线”建设和抗战时期建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两地的工业已初具规模,如重庆的汽车、摩托车行业,四川的光电子等行业在两地的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但这些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相比优势不突出,这与川渝地区应有的地位不相匹配。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从历史和地缘的角度分析,川渝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分分合合,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相似;地缘方面两个地区连绵齿合,参差交错。其次,从理论方面论证川渝经济圈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运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进行论证。最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川渝经济圈的形成。
研究表明,四川和重庆的经济发展各有优势,工业相似性不大,互补性较强;两个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优势明显的行业、市场需求大的行业技术进步较快,技术进步促进了川渝经济圈的形成。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两个地区争相上马“新兴”产业,这不利于川渝经济圈的形成和两个地区的发展。
川渝地区应该充分的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以技术进步为主线,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充分发挥原有的工业优势,促进川渝地区作为增长极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