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在川渝经济圈形成中的作用——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角度来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efe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和重庆(下简称川渝)位于中国的中西结合部,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个地区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成败,也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 川渝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工业比较发达,并且在“三线”建设和抗战时期建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两地的工业已初具规模,如重庆的汽车、摩托车行业,四川的光电子等行业在两地的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但这些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相比优势不突出,这与川渝地区应有的地位不相匹配。 本课题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从历史和地缘的角度分析,川渝地区历史源远流长,分分合合,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相似;地缘方面两个地区连绵齿合,参差交错。其次,从理论方面论证川渝经济圈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运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进行论证。最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川渝经济圈的形成。 研究表明,四川和重庆的经济发展各有优势,工业相似性不大,互补性较强;两个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优势明显的行业、市场需求大的行业技术进步较快,技术进步促进了川渝经济圈的形成。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两个地区争相上马“新兴”产业,这不利于川渝经济圈的形成和两个地区的发展。 川渝地区应该充分的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以技术进步为主线,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充分发挥原有的工业优势,促进川渝地区作为增长极的建设。
其他文献
企业年金作为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与公共养老金计划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着主要的养老功能。我国近年来也在积极地培育和发展企业年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都取得了瞩目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阻碍两者的互动发展。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人口、资本等
汽车工业属于资本与技术密集的产业,其制造流程复杂且需要产业间的相互配合,并且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慢的特性,可以说是高附加价值的综合性产业;由于产品的精密度与安全性要求高,故
当前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信息化进程,对产业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以相关传统信息产业的边界模糊化为标志的产业融合现象,对整个人类的生活和组织的各个方面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