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对毫米波集成接收前端的理论和设计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部分,首先论述了毫米波及其特点,对多种毫米波平面集成传输线进行了比较,然后对毫米波集成电路的种类、特点、用途和电路设计的原则做了一个概述,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所作研究工作的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章工作为整个课题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章有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关于微带-波导过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合接收前端的结构要求所需,本文采用经验公式对具有宽带、低损耗、制作和集成简单的波导-对极鳍线-微带过渡进行了分析计算;在第二部分中,根据毫米波集成接收前端总体设计安排,计算并设计了微带扇型平面电路结构三路功分器,这种功分器电路结构的优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集成、设计灵活。 第三章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研究了低噪声放大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第二部分对毫米波混频器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PIN管的特性和PIN管开关的基本电路,用等效电路法对单刀单掷和单刀多掷开关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主要讨论了VCO和温控电路。首先对负阻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耿氏管、变容管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实际设计制作了Ka频段的电调振荡器。实测结果表明1#VCO在中心频率f01=35.349GHz处,具有493MHz的电调带宽,带内输出功率大于20mw;2’VCO在中心频率孔;-35.265GHz处,具有430MHz的电调带宽,带内输出功率大于20mw。为提高VCO 的频率稳定度,第二部分对由外界因素变化所造成的VCO 的频率不稳定现象作了一些讨论,并设计制作了温控电路和二次稳压电路。 第五章中,在前面单个部件分析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毫米波集成接收前端的研究工作。该集成前端有三路接收通道,包括18个有源和无源电路组合在 78 X 80 X 64mm‘的腔内。最后给出了测得的实验结果。其工程样品最后达到的技术指标为:l’接收前端的本振工作在35.068GHz~35.56lGHz 的频率范围内,中频60MHz,前端总增益>门*B,通道隔离度为22*B;2‘接收前端的本振工作在35刀slGHZ~35.480GHZ 的频率范围内,中频60MHZ,前端总增益>11d8,通道隔离度为35dB,NN 开关没加电源时,和支路的灵敏度为 105dB,差支路的灵敏度为 107dB。研究成果可用于我国精确制导武器,改善末制导精度,提高可靠性,增大武器威力的目的。